长江天堑|渡江战役:我军一夜打过长江天堑,国军70万大军何以不堪一击?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惊天动地,可是,有一个问题令人疑惑不解,“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同样震撼人心,为什么就不能是“四大战役”?
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也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人民解放军从1949年4月20日午夜发起战役,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解放军就跨过了长江天堑,23日就占领了南京城,攻势不可谓不猛,国民党守军溃败速度也令人咋舌。

长江天堑|渡江战役:我军一夜打过长江天堑,国军70万大军何以不堪一击?
文章插图
战役打响前,在长江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国民党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
同时,在九江、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上,有100多艘国民党军舰沿江巡弋,还有300余架作战飞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支援陆军作战。
此外,美、英等国也有多艘军舰停泊在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
那么,另一个问题也来了。
依据长江天堑,拥有那么庞大的陆军兵力,还有强大的海军、空军支持,国民党何以在一夜之间就丢了长江防线,一败涂地呢?
笔者认为,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国民党军方面来说,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减员严重,士气低落,虽然勉强凑够了七十多万人马,但是已经属于惊弓之鸟、乌合之众,战斗力极其低下。
另外,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没落导致了经济上的加速衰退,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既有的矛盾,比如“蒋、桂”之争就达到了白热化。
此时,蒋介石已经宣告“下野”,桂系李宗仁虽然当上了国民政府代总统,却依然被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上”,国军部队基本上都听从“隐居”溪口的蒋介石调遣。
所以,国民党内部矛盾也削弱了国军的战斗力。
而解放军方面则是另外一番新气象。
1949年1月中旬,华东野战军改称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主持三野前委工作。
渡江部队包括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他们刚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带着战场的硝烟,也带着英雄部队的豪情。
其中,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部约12万人由平津地区南下,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他们将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长江天堑|渡江战役:我军一夜打过长江天堑,国军70万大军何以不堪一击?
文章插图
此时的敌我力量对比已经与“三大战役”时大不相同,因为“三大战役”,国共两军的实力发生了逆转,解放军已经在气势、战略和兵力上压制住了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