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军大刀队|民国西北军阀部队为何爱用大刀?刺刀真没大刀好用吗?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抗战期间,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敌营奏捷,于是一首《大刀进行曲 》传唱大江南北,至今很多人仍耳熟能详。这首歌曲在最早发布的时候,上面写着"献给29军大刀队"。
29军大刀队的组建是考虑到赵登禹部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较大,只有王长海团编制较完整,师长冯治安将38师董升堂团也交由他指挥。王长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后,立刻在各自的团里挑出500名擅长刀术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组成大刀队,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其余士兵进行火力掩护。
历史上的大刀在冷兵器时代算是利器,但在热兵器时代,大刀是既落伍又难操控的兵器,只有练武多年的特战部队才能使用。普通士兵挥舞大刀上阵,常被刺刀打败。即使是西北军,也不乐意装备大刀。第29军之所以大量装备大刀,是因为刺刀数量不足,只好以大刀凑数。

29军大刀队|民国西北军阀部队为何爱用大刀?刺刀真没大刀好用吗?
文章插图
由于民国初期。西方列强对华实施军火禁运,军阀之间混战是越打越落后,子弹炮弹越来越少,于是只能重新开始白刃冲杀。
西北军阀冯玉祥是一个冷兵器狂,其自幼耳濡目染,练武有功底。他先是练习西北军武术中的刺枪技法,并融合“手、足、身、眼、步”的“四式刺枪”,但由于这套刺枪法实在太复杂,表演精彩,实战无用。于是冯玉祥再改练日式军刀术,自采购护具木刀,热心学习军刀术。
冯玉祥还精选具备武术基底的士兵编成特种部队,一个步兵旅5000人,有武术根基士兵大约只有200人左右,编成一个“手枪连”,集中精进武艺,足以在白刃战中扭转战局。手枪队每人“一支驳壳枪和子弹200粒,1支步骑枪和子弹100粒,1把大砍刀”,还要加上一根“丈八长矛式的梭标”,总重量近70斤。这样一支精兵,个个能飞檐走壁,平地跃起三尺。10名普通兵士敌不过他们一个人。

29军大刀队|民国西北军阀部队为何爱用大刀?刺刀真没大刀好用吗?
文章插图
然而,练武的士兵有限。北伐战争时,西北军一般官兵大多不会劈大刀。
由南方崛起的中央军,打仗同样省子弹,依靠刺刀冲锋决胜。中原大战时,中央军刺刀与西北军大刀对阵,明显居于下风,留下刺刀打不过大刀的刻板印象。然而,西北军拼的其实不是大刀,而是武术,而且只能在晚上发挥。因为西北军只能等到深夜,机枪看不见目标时,才以大刀摸营。
夜战不是冲锋,而是武术的彻底发挥。中央军阵地有壕沟鹿砦,村寨宿营还有围墙,一般人是无法摸黑通过的。西北军大刀队却有飞檐走壁的身手,“摸爬技术好,无声无息,过往交通壕如履平地,搭人梯上高墙动作熟练利索”。闷声摸进营地后一枪不发,只拿大刀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