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二 )


官员们跑了,但是外商的船只还在港口等待入关,没有收税的人了,这可急坏了那些外国商人。
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问世以后,外国人对诚信的要求已经深入人心。对于这个根本不设防的海关,在一般人看来,趁此机会自行其是该多好呀,但是这些外国商人就是死心眼,他们不那么干,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照章纳税的习惯,这个习惯还一时改不了了。

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文章插图
清朝的政府官员没有人来收税,英、美、法三国的领事商量了一下,决定三国各派一人,成立了税务司,“代替中国政府”管理上海海关。
主人不在,自行成了这么一个收税机构。就像老百姓不在家,你把人家家改造成小卖部一样,就是对主人主权的严重侵犯。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也没有人进行抗议,因为这些都是小事,剿灭太平天国和小刀会的这些乱民起义,那才是朝廷的头等大事。
令大清朝廷很感意外的是,这些外国人真都是傻蛋,到手的银子不会中饱私囊,他们不但诚实认真地收税,收到的税款后来也如数交给了朝廷,看起来这些老外的敬业精神,还真值得清朝的官员们好好学习呢。
在外国人的管理下,上海海关贪污腐败明显减少,征收额明显上升。

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文章插图
由此清政府的官员们也都脑洞大开了,很高兴地同意由英国人代管中国海关,并写入与英美等国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第十款:“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推行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判定口界、派人指泊船只及分设浮椿、号船、塔表、望楼等事。”
从此开始,由外国人代管海关行政,最高长官称“总税务司”,由于英国在华的商业利益最大,所以总税务司的头头都由英国人担任。
首任总税务司是英国人李泰国,第二任则是罗伯特·赫德,其中赫德在此任上一待就是近50年。
这个总税务司的级别相当高,它只和总理衙门(相当外交部)发生联系,其它任何中央或地方部门都无权过问。
赫德也曾很坦诚地承认,晚清的中国海关,是一个半殖民性质的“一个非正常的机构”。
但是抛却关于主权这个政治立论不谈,就技术操作性来说,英国人的管理确实技高一筹。
清代海关原来的会计账簿,是使用中国古代的四柱账法,即包括旧账余、新附、支出、剩余四部分,比收、支、余的三柱多出一部分,在中国来说,还是一种比较完善、先进的财务记账方法。
【 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