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文章插图
大家通常所说的鸦片战争,就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以中国的失败并赔款割地而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的签订,严重的危害了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就这样,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清政府虽然是被迫的通商贸易,但是由于贸易额的增加,促进了海关的繁荣。

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文章插图
清朝的首次以“海关”命名贸易关口,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当时先后设置粤、闽、浙、江四海关,作为外国商船来华贸易的指定地点,这是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海关的开始。
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
后期的清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腐败的朝代之一,此时的清朝官员,已经烂透了,“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污腐败成了当时流行的社会风气。

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文章插图
当时的海关,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腐败滋生地,成为了清朝官僚机构中,最腐败的官僚机构之一。
你想那些朝廷的官老爷,日常眼睛里见不到银子时,还要想方设法的搜刮民脂民膏呢。而海关的职能就是收关税,整天接触大量货币,这些官老爷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那才叫不正常呢。
我们仅从乾隆朝朝查办的海关关长就能看出端倪了。
乾隆二年(1737)粤海关监督祖秉圭,被革职、抄家,判处斩监侯;十年之后(1747),粤海关监督郑任赛,又来了个被判革职、抄家、斩监侯;二十年后(1759),粤海关监督李永标同样被革职、抄家。
此后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李文昭、四十三年(1778)德魁、五十一年(1786)富勒浑,也都遭遇此下场……
短则一两年,长则10年,就要查办一个关长,可谓是前赴后继,络绎不绝了。

英国人|英国用炮舰轰开清政府的国门,一个英国人,却拯救了大清的财政
文章插图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来了一个英国人,这一切都改变了,海关由过去的腐败重灾区,变成当时清朝政府中的唯一一块净土。
这是怎么回事呢?
1853年9月5日,小刀会的刘丽川、陈阿林在上海起义,占领县城。
这时的上海十分混乱,那些海关官员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逃到了租界里,由此造成海关的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