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是|魏延之死,并是不诸葛亮运筹帷幄,仅仅是杨仪的私仇而已

观古今看世界魏延,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大将,他的死去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主要的原因是《三国演义》中,把魏延刻画成一个有反骨的任,诸葛亮对其十分的防备。诸葛亮死后,留下后手杨仪,最后除掉了蜀国的心腹之患。可是这是历史真实的状况吗,小编可以可定的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
并是|魏延之死,并是不诸葛亮运筹帷幄,仅仅是杨仪的私仇而已
文章插图
有对比才好了解,在《三国演义》中,尤其是诸葛亮死后,魏延成为蜀国唯一能用的大将。他一生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地位也不断攀升,一直到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都不在了以后。魏延开始目空一切,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尤其是向诸葛亮献计,并未被采用之后,长叹一声“以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他认为自己无用武之地,这种情绪是十分的可怕,到了一定的时刻,必定会爆发。可是,如果我们细心地看一下,魏延死的过程,就知道只是杨仪的一场私仇而已。
并是|魏延之死,并是不诸葛亮运筹帷幄,仅仅是杨仪的私仇而已
文章插图
234年八月,诸葛亮去世,不久魏延就被杀。诸葛亮也明白,这个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魏延最为武将,性格中自然有一些高傲,可是唯一不买他账的只有杨仪,两人经常发生冲突。有一次,魏延竟然持刀,非要杀杨仪不可。杨仪这个人,是一个文臣,非常的有才能,可以比肩萧何。留在在世的时候,经常和他一起谈论治国之道,对于行政官以,筹集军粮方面,十分的擅长。诸葛亮几次北伐,后勤全部由杨仪负责,一直都井井有条,根本不用诸葛亮操心。可是人总不是完美的,除了能力强大的之外,杨仪的气量很小,情商也不高,不善于为人处世,甚至在人品也有很大的问题。
并是|魏延之死,并是不诸葛亮运筹帷幄,仅仅是杨仪的私仇而已
文章插图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已经不是一个内部问题,远在长江下游的孙权都知道此事,这让诸葛亮十分的伤脑筋,一个文臣一个武将,缺一不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经常从中协调,就算这样,两人还是演变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诸葛亮死后,两人的冲突迅速的爆发。诸葛亮死后,杨仪秘不发丧,派人去打听魏延的意思,可是魏延回答的十分的狂傲“丞相死了,我还在。”,其实这并不是对诸葛亮不敬,而是针对杨仪。甚至最后还来了一句“难道我魏延,要听从杨仪的指挥,充当断后将领吗。”
并是|魏延之死,并是不诸葛亮运筹帷幄,仅仅是杨仪的私仇而已
文章插图
然而杨仪,并不理会魏延,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开始撤退。魏延知道后,大怒,立即率领大军向南疾驰,并烧毁沿途的官道。杨仪一看,魏延不听调令,竟然向南撤,直接派人到成都,说魏延准备谋反,而魏延也不甘示弱,直接上书,说杨仪叛逃。杨仪立即派兵,追赶魏延,理亏之下,魏延手下的将领四处溃散,在争斗中,魏延被马岱斩于马下,这下把杨仪高兴坏了,直接指着魏延的首级说道“庸奴!复能作恶不?”。随后,杨仪有下令,诛杀了魏延的三族,从此之后反叛的罪名,就扣到了魏延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