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声与民望不可兼得?苏东坡勉为其难,曾国藩做到了极致( 二 )


第一种 , 只有官声 , 没有民望 。 最典型的范例就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太监魏忠贤和清朝乾隆时期的朝廷重臣和珅 。 二人都深得皇帝的喜好 , 视为心腹、忠臣、柱石 , 君臣关系达到了“如胶似漆” , 须臾不可离的地步 。
在同僚中间 , 这二人更是钻营者眼里的“升官符”和“财神爷” 。 不同朝代的两个皇帝 , 对魏忠贤、和珅二人言听计从 , 官员对其百般逢迎 。 特别是魏忠贤 , 有一帮子文人大肆赞美他德才兼备、盛德巍巍 , 给他修生祠 , 甚至建议让魏忠贤配享孔庙 。 但二人的民望如何 , 已经是一个不必在争论的话题 。
第二种 , 官声大于民望 。 这类官场“老油条”在历史中比比皆是 , 入仕之后大体奉行的“无过便是功”、明哲保身的信条 , 深谙“上司说你行 , 不行也行;上司说你不行 , 行也不行”的官场规则 , 凡事谨慎、处处小心 , 察言观色、惟上是从 , 为民请命、建功立业、造福后世的事罕见 , 但荣华富贵却不曾离身 。

官声与民望不可兼得?苏东坡勉为其难,曾国藩做到了极致
文章图片
第三种 , 官声和民望都很差 。 这类人一定是头脑不够用、机灵欠火候、做事无章法 , 上司厌恶、百姓反感 , 两头不讨好 。 好在这类人做官都不会长久 。
第四种 , 民望胜过官声的 。 这类官员基本是属于青史留名的 , 例如明朝的海瑞 , 上了一份《治安疏》把嘉靖皇帝骂得浑身发抖 , 欲杀之而后快 , 但在百姓眼里 , 他却是一个清廉爱民 , 善于干事、干好事、干得成好事的“海青天” 。
官声与民望不可兼得?苏东坡勉为其难,曾国藩做到了极致】再有一个例子就是北宋的苏东坡 。 作为官员的苏东坡 , 善政是非常多的 , 杭州修筑苏堤;黄州、杭州防治瘟疫 , 设立公立医院;给罪犯争取医疗保障 , 救助弃婴等等;
作为文人和艺术家的苏东坡 , 不仅仅在当时享有盛名 , 且成为后世人眼里北宋的一座艺术丰碑 , 诗词、书法、绘画、厨艺、医术等等 , 全才罕见 , 均可以令后人仰望;作为“凡人”的苏东坡 , 率性、豁达、直率、真诚 , 甚至有点天真烂漫 , 熟识的人喜欢他、敬重他又亲近他 。

官声与民望不可兼得?苏东坡勉为其难,曾国藩做到了极致
文章图片
民望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 但官声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 苏东坡一生经历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位皇帝 , 与他交集最多的应该是神宗和哲宗 。 这两任皇帝既欣赏苏东坡的才华 , 又忌惮他的“刺头” , 这种又爱又怕的纠结心理 , 是苏东坡官声里最大的缺陷 , 也是他一生跌宕不安的根源 。
“刺头”的评价同样深植在苏东坡的同僚群里 。 王安石的变法派得势 , 他激烈抨击变法行为过于操切、虚浮 , 甚至害民;保守派得势 , 他又强烈反对大搞“一刀切”式的复辟 , 和“城门失火 , 殃及池鱼”的秋后清算 。 结果是 , 两个圈子都不容他 , 两个圈子最终都“踢”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