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开幕:疫情阴霾之后,“文化”成经济脉动先导因素( 三 )


为什么是上海 , 是长三角?
“出了云南 , 我要考虑上海人的审美 。 ”在云南华宁陶展位上 , 华宁陶传承人汪大为捧着一个白色的陶碗 , 向参观者介绍这个马蹄型的碗——其器型在当地有1000多年历史 , 是汪大为从民间收藏的上万件老陶瓷中找出的创作灵感之一 。 “我家世代做陶 , 传到我是第18代 。 ”他说 , 自己与祖先的最大区别或许在于“祖先不会考虑上海人怎么吃饭” 。
华宁县副县长何文珠介绍 , 去年他们就曾组团参加文博会 , 效果很好 , “华宁陶如今最缺的是知名度 , 长三角文博会是最高级别的文博会之一 , 希望每次都来参加 , 打响品牌知名度 。 ”
无独有偶 。 19日下午 , 云南楚雄州和上海东方国际有限公司签约 , 达成推动彝族刺绣产业化的全面合作协议 。 “2013年以来 , 彝族刺绣产值已从3000万增长至2个亿 , 但这远远达不到我们的期望 。 ”云南省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徐晓梅说 ,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 , 但始终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 迟迟没能实现标准化和品牌化 。 徐晓梅看中上海东方国际有限公司成熟的标准体系、营销方法和市场渠道 。 “在上海这个文化大都市 , 彝族刺绣之美能被更多人看到 。 以上海为起点 , 助力彝族刺绣走进长三角 , 走向全世界 。 ”
来自英国的当代艺术机构GAA(GlobalArtAgency)展台前 , 不时有参观者留下个人信息 , 展出半天已有摄影作品被收藏家相中 。
“今年是GAA第二次登陆中国 , 也是第二次做客长三角文博会 。 ”GAA中国办公室负责人邵洁介绍 , 尽管受国际疫情影响 , 国外艺术家无法来到现场 , 但GAA今年不仅展出面积多出了200多平方米 , 参展艺术家规模由去年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个艺术家 , 扩展至35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位艺术家 。
“现场交易之外 , 文博会还能带来后续联络 。 ”邵洁说 , 报名艺术家们看到了长三角观众的热情 , 展览开幕前纷纷从世界各地寄来名片和宣传资料 。 邵洁还希望借助文博会这一综合平台 , 让艺术与其他产业产生互动 。 “今年有来自科学界的艺术家和做新材料的艺术家 , 有艺术家用碳材料做雕塑 , 有艺术家拿了医学和计算机双学位 , 这都会带来产业合作的可能性 。 ”
不仅是GAA 。 韩国文化宣传馆今年除了韩剧和电影 , 还带来了韩国的漫画、游戏等文化产品 。 瑞士创意中心则带来了欧洲的最新设计 , 其中让人难忘的是形形色色的口罩设计:41名设计师推出的36款材质、形态各异的作品在文博会现场展示 。
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开幕:疫情阴霾之后,“文化”成经济脉动先导因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 , 是最具文化活力和包容度的区域 。 ”一位参观者表示 , 这些融入文化元素的创新之作亮相长三角文博会 , 将成为走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站”:“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 , 消费不仅是为了‘使用’ , 更是为了‘喜爱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