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汨罗屈子书院:爱国忧民 修远求索

湖南汨罗屈子书院是为了纪念与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而建立的祭祀、讲学与培养人才的场所 , 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 , 又名汨罗书院、清烈书院、屈原书院等 。
千年书院弦歌不绝
公元前278年 , 秦将白起率兵攻破楚国郢都 , 屈原满怀孤愤 , 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 汨罗先民们感佩屈原爱国忧民之精神 , 为其立祠 , “汉末犹存” 。 《湖广通志》云:“汨罗庙在汨罗江上 , 祀楚屈原 。 《水经注》:‘罗渊北有屈原庙 , 庙前有碑 。 又有汉太守程坚碑记在原庙 。 ’”可见屈子祠至少在汉代就已修建 。 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等职 , 并被封为昭灵侯、忠洁侯 , 故屈子祠又有屈原庙、汨罗庙、昭灵侯庙、忠洁侯庙、三闾庙、三闾大夫祠、屈原祠等不同名称 , 中间虽经战乱屡次被毁 , 但在唐、宋、元、明、清等诸代均多次重修 , 历代香火不断 。

湖南汨罗屈子书院:爱国忧民 修远求索
文章图片
宋祥符年间 , 在汨罗庙东始建汨罗书院 , 承担起培养人才、教化乡民、纪念先贤等任务 。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 , 屈子祠与书院也相应更名为“忠节清烈公庙”与“清烈书院” 。 《湘阴县图志》曰:“《通志》载元至元(1335—1340)间茶陵张希辙充湘阴清烈书院山长 , 元封屈原清烈公 , 书院亦以为名 。 ”茶陵举人张希辙是书院历史上第一位有姓名可考的山长 。 又据元致和元年(1328年)湘阴知县刘行荣《重建忠洁清烈公庙记》载 , “古唐孙侯天才元质来继守 , 庙东仍创斋居 , 出其赢余贸田三十六亩 , 州士彭翼飞又输私田五百益之” , 可见书院仍建在庙东 。
明代屈子祠复名汨罗庙 , 书院亦随之更名为汨罗书院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 , 书院随同屈子祠搬迁到汨罗玉笥山 。 清咸丰甲寅(1854年)曾毁于兵 。 同治年间 , 当地富绅欧阳博吾见“玉笥山有书院遗址 , 群谋拓其祠之地以为兴学计” , 捐钱千贯修复屈子祠山门 , 并在祠东新建了教室和庖厨 , 书院同时被恢复 。 1926年欧阳博吾后人欧阳淑回乡 , 利用屈子祠和书院旧舍 , 创办了私立汨罗初级中学 , 并从祠产中拨谷700石 , 于祠西新建教室和办公用房 。 新中国成立后 , 在屈子祠内创办了湘阴县第二十三完全小学 , 后改为屈子祠完全小学 。
屈子精神与日争光
汨罗是屈原晚年行吟栖息之地、魂归之处 。 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 “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政的崇高理想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 , 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汨罗人 。

湖南汨罗屈子书院:爱国忧民 修远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