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露易丝·格丽克与阅读的政治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Glück) , 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在十年内第三次颁给诗人(前两次分别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 2011年;鲍勃·迪伦 , 2016年) , 并在五年内两度授予美国诗人 。 引发争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许多人压根没听说过露易丝·格丽克 。

独家|露易丝·格丽克与阅读的政治
文章图片
露易丝·格丽克
除了世纪文景在2016年推出过两本格丽克诗歌合集外 , 中文世界对格丽克其人其诗的介绍寥寥 。 这与她在大洋彼岸获得的殊荣显得很不相称:在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之前 , 格丽克已经包揽了包括普利策诗歌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华莱士·史蒂文斯奖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诗歌奖项 , 2003-2004年还被授予年度美国国家桂冠诗人 。
中国读者仍然需要去了解这位新晋诺奖诗人 。 11月15日 , 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世纪文景 , 专门邀请到作家、诗人、文化学者倪湛舸 , 与读者一同走近露易丝·格丽克 , 解读其诗歌的美学和阅读的政治 。

独家|露易丝·格丽克与阅读的政治
文章图片
倪湛舸 , 作家、诗人、文化学者 ,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 , 福德姆大学神学系硕士 , 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与文学专业博士 ,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学系副教授 。 著有文集《黑暗中相逢》《人间深河》 , 小说《异旅人》 , 诗集《真空家乡》等 。
个人化的古典主义者
格丽克1943年出生在纽约长岛的一个匈牙利裔犹太移民家庭 , 家境优渥 。 父母育有两女 , 格丽克是家里的长女 。 17岁时 , 格丽克患上厌食症 , 导致她无法继续上学 。 为此 , 她接受了长达7年的精神分析治疗 。 厌食症让格丽克对死亡有了早熟而清醒的认识 。 她曾提到 , “我认识到 , 从逻辑上 , 85磅 , 然后80磅 , 然后75磅是瘦了 。 我知道 , 在某种程度上我正在走向死亡 。 我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 , 我并不想死 。 即使那时 , 死亡仍然是一个悲痛的隐喻 。 ”
厌食症对格丽克的一生 , 乃至她的诗歌追求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据格丽克自己讲 , 这种心理障碍和她早夭的姐姐有关 。 原来在格丽克出生之前 , 父母已先育有一女 。 女儿的去世 , 让母亲大受打击 。 而格丽克似乎一直生活在姐姐早逝的阴影下 , 个体的创痛使得她早期的诗作接近“自白派” 。

独家|露易丝·格丽克与阅读的政治
文章图片
《生活研究:罗伯特·洛威尔诗选》中文版书影
作为诗歌流派 , “自白派”肇始于罗伯特·洛威尔的诗集《生活研究》 。 这部诗集大胆揭露诗人内心的思想活动 , 涉及隐私、性爱和心理创伤 , 由此引发了一场“自白派”运动 。 同时 , 格丽克步入诗坛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 正是“自白派”风头正劲的时候 , 格丽克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