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坑|清末中英不平等条约,表面是英国人玩把戏,其实是清政府自己挖坑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因为吃了败仗,被迫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作为近代著名的事件,大家一说到《南京条约》,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平等。因为条约里面规定,让中国赔偿2100万银元的战争赔款,割让香港,还要给英国“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
不过,真实的历史是,赔偿和割让香港是《南京条约》规定的,另外两条是《虎门条约》里面的。而且,推动《虎门条约》签订的,恰恰就是清政府自己,这又是为什么呢?

挖坑|清末中英不平等条约,表面是英国人玩把戏,其实是清政府自己挖坑
文章插图
自己挖个坑
自古以来,亚欧大陆发生战争,战败国都必须割地赔款。无论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罗马帝国时期,或者是一战、二战,打败的一方都要割地和赔偿。
严格来说,《南京条约》的关系还是对等的,条约里规定了贸易往来,五口通商。真正不平等的反倒是后来补充的《虎门条约》。为什么呢?
在签订《南京条约》之后,英国获得了赔偿,又得到香港,还打通了五个通商口岸,基本目的达到了,非常满意。但是清政府这边,觉得这批洋人来了就打我们,打完了还要签什么条约,完全不给面子。
按照当时西方的国际规则,两国签订条约之后,必须遵照执行,该赔款的赔款,该撤军的撤军,谁违反了就是单方面毁约。不但条约作废,还要遭受国际谴责。
但是,在鸦片战争那会,清政府没人知道这个理,还是按照以前的思维来看待这件事,觉得所谓的条约就是暂时的停战协议,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撕毁重来。还觉得这帮英国人将来还会得寸进尺,找中国的麻烦。

挖坑|清末中英不平等条约,表面是英国人玩把戏,其实是清政府自己挖坑
文章插图
南京条约
在签订《南京条约》之后,有一位大臣写了个《十可虑》,就是有十件必须考虑的善后事情。说是大事,其实是两国之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比如,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国曾经以占领天津为目的,但是在条约里面的开放口岸,却没有天津,英国人打的是什么主意?还有,战争之后,中国沿海各省都在修筑海防工事,万一引起英国的猜疑,进行阻挠怎么办?
这些事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契约意识,不相信英国人的条约精神。当时不止是大臣这么想,连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最后道光皇帝干脆给负责签订条约的大臣耆英,下一道圣旨,让他在签订条约之后,继续谈要紧事。
到底有什么要紧事呢?道光皇帝没说清楚,耆英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找英国人交涉。于是,耆英就主动要求给《南京条约》做补充条约。
结果,这个补充条约奠定了中英关系的不平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