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赵熙 书法 书法家
【赵熙|半生隐居的赵熙,靠书法名震川渝,堪称清末书坛的顶尖人物】在清末民初 , 四川的书法名人辈出 , 其中尤以“五老七贤”之首的赵熙最为有名 。 赵熙做过翰林院编修 , 也有“晚清第一词人”之称 , 算得上川渝文豪级的人物 。
文章图片
重庆历史名人馆中的赵熙塑像
赵熙的书法有深厚的传统功力 , 也有过人的禀赋 。 赵熙初学颜、柳 , 继而学苏、黄、米、赵 , 后来又转攻北碑 , 在50岁以后终于自成一格 , 时人称之为“赵派” 。 他的书法峻峭茂密 , 毫不拖沓 , 既有个性 , 又有高度 , 堪称当时书坛的顶尖人物了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阅读赵熙 , 笔者注意到他另外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 它们或许促进了赵熙书法的成功 , 并留给我们重要启迪:
一是勤奋过人 。
赵熙出身贫寒 , 勤敏好学 , 17岁取秀才 , 24岁中举 , 25岁获进士 , 在科举中过关夺爱 , 这种顺利不是可以轻松地用“侥幸”二字给予解释的 。 顺利的背后可能有禀赋聪慧 , 但也必然有勤奋与毅力的支持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书法学习免不了重复的临池训练 , 需要平心静气地面对 , 需要凭借不同寻常的毅力长期维持 。 能不能走过这一关 , 是能否成功的基本条件 。
赵熙的学生曾进回忆说:“先生精力绝人 , 五十岁以后 , 能挺立悬腕作字四小时 , 中间不进烟茶 , 六十以后 , 一日曾为人书扇七十二式 , 且有书画并作 , 或缀以小诗 。 ”
保持这种持续作殊、不知倦怠的状态 , 需要体力与意志的支持 , 是长期训练养成的 , 非唾手可得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二是长期隐退 。
赵熙自1914年(48岁)后即返回荣县故里 , 长期隐退 , 以讲学育人和诗词书画创作为生活内容 , 其间除一些短期出游外 , 基本处在一种富裕而稳定的乡居中 , 直到1948年(82岁)逝世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四川没有遭受日寇地面部队的入侵 , 使赵熙免除了战乱戕害 。 他家藏图书数千卷 , 可以坐拥书城 , 同时 , 他开坛讲学 , 拥有众多门生晤对论学 。 “幸有文章名海内 , 愧无功德在人间”的诗句 , 正是赵熙一生无法立德立功故退而立言的自我写照 。
这种生活状态也许不足以成就惊天动地的社会事功 , 但是对他的艺文创作大有帮助 , 保证了时间的投入与心意的专注 。 自1921年后 , 他通过当地和成都的字画商鬻书 , 在彰显书艺的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书法创作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三是强调规矩 。
赵熙的书法见解与前辈杨守敬有相似之处 , 如他强调学养的重要性 , 认为“书贵脱俗而有雅韵 , 故学书必先自读书始”;如他主张南北书各有所长 , 不同于康有为的一味尊魏卑唐;“凡天资颖者喜南书 , 挟胜气喜北书 。 南多工而北多拙 。 拙近古而工近今 。 各有长短 , 相济而不相非”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不过 , 赵熙的主张中另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 比如他特别强调规矩的重要性:“凡事须从规矩始 , 规矩者中正之极也 。 ”赵熙不仅是诗人、书法家 , 还是一位培养无数学子的教育家 , 他对书法规矩的强调可能与教学工作有关 , 也可能与他的个人喜好有关 。
强调规矩并践行自己的主张 , 成为他提升书艺的关钥 。 他的书法风雅中不逾规矩 , 动静得体 , 刚柔相济 , 功力与性情并美 , 使他成功地塑造出了自己的个性化书风形象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结语
赵熙长期临摹古帖 , 绝非那种朝学执笔暮言创作的泛泛之辈 , 他的作品中处处透漏着训练有素的严谨 。 而且其书法虽然写魏碑 , 却毫不怪异张狂 , 反而充满文气 。
文章图片
赵熙书法
其实 , 一个成熟的书法家 , 对技法的锤炼是一方面 , 本身文化的涵养同样也很重要 。 赵熙本身就是个文人 , 又潜心临帖 , 能有如此成就 , 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
稿源:(书法田园)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0rw353034.html
标题:赵熙|半生隐居的赵熙,靠书法名震川渝,堪称清末书坛的顶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