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崇祯皇帝的疑心病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一步步加重,最后无可救药( 二 )
文章插图
初现——天启之死如果说崇祯多疑的性格特点在光宗死时还是一株幼苗,那么,在天启帝去世之时,这株小苗就开始迅速成长。毋庸置疑,朱由检是信任皇兄天启帝的,但并不代表他也相信天启帝身边的魏忠贤。在朱由检的认知里,魏忠贤仗着皇兄的宠爱,排除异己,坏事做尽,甚至与客氏联合苛待自己的第二任养母李庄妃(简称东李),导致其郁郁而终。自这时起,魏忠贤、客氏就和朱由检结下了不可调和的仇恨。所幸在天启帝健康时,朱由检还能过得轻松,然而,这样的时光并不长久。1627年,不慎落水的天启帝卧病在床,由于长期服用“灵露饮”,这位荒唐天子病入膏肓;8月12日,天启帝召见朱由检,并示意将由他即位,此时的朱由检诚惶诚恐,不敢应答。8月22日,木工皇帝朱由校驾崩。
文章插图
木匠皇帝天启帝天启帝的崩逝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皇帝离世,虽已挑明朱由检继承皇位,但魏忠贤真的会甘愿吗,政权是否能够平稳过渡到朱由检手里?第二,皇兄离世,最后一个保护朱由检的亲人也不再了,他该何去何从?第三,天启帝死前曾经叮嘱朱由检:善视中宫,魏忠贤可任,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第四,即便朱由检顺利继承皇位,但他从一个毫无班底的王爷升格为皇帝,真的能够镇得住下面的臣子吗?一桩桩,一件件,如潮水涌入朱由检的脑海里,他天性里的敏感逐渐变质,他不敢相信任何一个人,不敢吃宫中的一粒米,喝宫中的一口水,敏感终于向多疑转变,尽管他还可以安慰自己:这只是谨慎行事,帝王敏锐的嗅觉罢了。8月24日,朱由检即位,改元崇祯,这位年轻的大明皇帝,在短短几年里更换了多个内阁首辅,第一次把多疑表现在世人眼前。
文章插图
深化——袁崇焕事件1630年,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罪状是“擅杀毛文龙”“市米资敌”等,在很多人眼里,这些罪状都源自于崇祯帝多疑的性格。殊不知,也恰恰是袁崇焕催化了崇祯的多疑。蓟辽督师袁崇焕1627年,崇祯帝即位后,重新起用袁崇焕,在某次会面之时,志在中兴大明的崇祯询问了他的平辽之策。袁崇焕答曰:“方略已具在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彼时的崇祯对袁崇焕给予了百分百的信任,赐尚方宝剑,赐蟒玉,加封太子太保,可谓是荣宠一时。
文章插图
而袁崇焕实际操作又是怎样呢?正面来讲,袁崇焕的确算得上将才,宁锦、宁远两次大捷足见其军事才能,但这并不见得他就是完美的?《明史·袁崇焕传》中记载,袁崇焕曾亲口说五年平辽只是因为“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这种行为就是妥妥的欺君。崇祯二年时,皇太极又领兵绕过袁崇焕的防线,造成北京之围,此外,根据《崇祯长编卷二九》的记载,袁崇焕下属祖大寿曾上疏辩驳,称:“臣在锦州哨三百里外踪迹皆知,讵意忌臣知觉……”这就是在告诉崇祯:我知道他们来了,但我没拦截(但袁崇焕提醒过朝廷要加强京都周围的防守)。更重要的是,在崇祯逮捕袁崇焕之后,祖大寿不顾京师安危,带领关宁军撤回山海关,直到崇祯拿出袁崇焕手书,祖大寿才肯回来,这就是著名的关宁军私兵化。
- 书生考中进士,皇帝:此人太丑,不能要,多年后书生推翻一代王朝
- 哥哥|皇太子把皇位让给弟弟,成就了弟弟千古威名,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
- 体重|杨贵妃到底有多胖?迷得唐玄宗不能自拔
- 朱元璋|大臣被杀前, 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 皇帝大惊道: 赶快给他松绑
- 永历帝|乱世中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数次拼命救皇帝,南明灭亡后她很凄凉
- 开国皇帝用自己的姓氏当做国号,史无前例,是慵懒还是别有它意?
- 李自成|小人物改变历史:一个小兵偶然一个动作,打死一位开国皇帝
- 万历|定陵挖掘照曝光,看到万历皇帝的尸骨照,方知他为何28年没上朝!
- 为何很多有钱人喜欢都移民美国?到底有什么好处?原因实在太现实
- 皇帝|犯人设下“祥瑞之兆”,在监狱留下大脚印,皇帝大喜: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