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郑国:四通八达,土地肥沃,四战之国,龙虎相争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郑国是周朝最后一个分封的诸侯国,然因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重要,为春秋诸侯争霸的首要目标。终春秋之世,各大大小小的战役几乎都和郑国纠葛不清,尤其春秋时期几场重要的战争,如秦、晋“崤之战”迫使秦国向西发展而称霸戎族、楚庄王因“邲之战”立霸中原、晋厉公因“鄢陵之战”削弱了楚国使晋国复霸……这些重要战役皆与郑国有关。因此,称春秋时期的郑国为“四战之国”,一点也不为过。郑武公定都新郑后,郑国已不在王畿之内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人类文明受到大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不同地区的族群因而发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民俗、传统、习惯等文化,因此疆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由于不同而发展出具有独特性的文化。周代实行封建制度,以血缘关系与辅翼功臣来分封诸侯以巩固其统治地位。西周自穆王之后,因四周戎狄不断的侵扰,连年征战,使得国力大为消耗,因此不得不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厉王时更变本加厉,终至被流放,而有了“周召共和”。厉王之后继位的宣王整顿朝政,力图中兴,分封诸侯,而其弟姬友就是宣王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受封于郑,姬友成了郑国的始封者,也就是郑桓公。郑国为西周末年宣王在位晚期受封的姬姓诸侯国,可见早已有“郑”这个地名,而且郑国初封之时,其封邑不大,就在王城附近。
诸侯|郑国:四通八达,土地肥沃,四战之国,龙虎相争
文章插图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武公剧照西周末年,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眼见国之将乱,据《国语》记载郑桓公听从史伯建议,以财物赂虢、郐,将百姓及财物暂放在虢、郐之间十邑之地。十邑之地并非都是虢国、郐国所有,而是处于济水、洛水、黄河、颍河等四水之间的十个小国,位置相邻,其中以虢国和郐国的国力最强,地势也较险要。若能攻下虢国和郐国,则其余八国因国力弱小,无法与郑抗庭,自然就归顺于郑。由此可知,郑武公定都新郑,是取十邑之地理中心来筑城,以安定新土地上的人民。新郑已不在王畿之内,郑国疆域此时已大抵确定。群雄逐鹿中原,郑国疆域开始发生变化郑国定都新郑之后,郑庄公借口讨伐共叔段之余孽,及身为王朝卿士以王命讨不庭,侵伐邻近诸侯国,来扩张郑国版图;但庄公之后,霸权兴起,群雄逐鹿中原,郑国为首要目标,战祸不断,因此郑国的疆域略有变化。首先是许国。春秋时期,郑国和许国因地理位置较近,郑国国力较强大,时有侵伐许国之情况,许国因畏惧郑国,而时常迁都,故郑国的疆域略有扩大。鲁、齐、郑以许不共,同伐许,许庄公奔卫,而齐僖公本将许国让于鲁,而鲁隐公不受转而让给郑庄公。然而,郑庄公并未灭许,反而奉立许庄公之弟许叔,即后来的许穆公,将他安置在许城东部来安抚许国人民。也就是说,郑庄公只占取了许国西部。直到后来郑国发生“公子五争”,许穆公再趁乱赶走郑军,收复了许国旧都。许国本在郑国南方、楚国北方,夹在郑、楚两国之间,在许国迁都之前,郑国属于晋之联盟,而许国则一直亲楚,因此郑国对许国侵扰不断;再加上鲁成公十年郑伯讨伐伪立国君之人,而公子班逃到许国,导致郑国二度攻许,终于许灵公畏惧郑国的威逼,向楚国请求迁徙到楚国的叶地,而许国旧地则尽为郑人所占。其次是栎邑。栎邑在郑国初期的历史中,占有一重要的地位,郑厉公若不是据有栎邑,岂有实力可再度复位?栎邑应是郑庄公筑城,赏给屡有战功的公子突的封邑,而在“公子五争”之时厉公杀祭仲不成,出奔于蔡,最后因栎人杀檀伯,郑厉公又回到栎邑休养生息。栎邑数见于《左传》记载,一直都是郑国的边邑,但到鲁昭公元年,此时栎邑应已入于楚。自“邲之战”楚庄王称霸中原后,晋、楚二强不停争郑,故近楚之栎邑,是有可能为楚所占,所以楚公子围才能派人城犫、栎、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