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和拿破|吴征宇:“德国问题”历史内涵的演变( 四 )
但问题是,德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前提,是首先必须摧毁欧洲国家体系对德国的限制,但无论当时还是后来,没有任何欧洲国家可以接受这个前提。
确切地说,德国究竟成为一个欧洲强国还是一个世界强国,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德国可以选择的问题,而恰是一个关系到欧洲国家体系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德国在此问题上,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余地。欧洲国家体系的生存本能,与统一后的德国要成为世界强国之雄心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大程度上也正是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主要根源。
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
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0年重新统一,是“德国问题”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上的“德国问题”有两个具体内涵,一是德国以什么方式实现重新统一?二是德国统一后的政治走向?
由于战后不久,欧洲即被迫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因此对战后“德国问题”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苏两国的态度。
在德国实现重新统一方式上,当时有两个明确选项,即自由选举和武力统一。由于联邦德国无论在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上都远超民主德国,因此以自由选举实现重新统一是苏联根本无法接受的。由于二战后美苏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且不久即具备“相互确保摧毁”的能力,因此以武力实现德国的重新统一同样是双方都无法接受的。
在德国统一后的政治走向问题上,由于德意志民族表现出的勃勃生机,因此对美苏两国而言,最佳选择是,重新统一后的德国能够站到自己这一边,次优选择是,站到对方那一边,但双方都不能接受的选择是,重新统一后的德国成为独立于两大阵营的中间力量,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间的德国,不仅巧妙地利用东西方矛盾使自己摆脱了管制,而且很快将世界再次拖入战争的深渊。
【 革命和拿破|吴征宇:“德国问题”历史内涵的演变】二战后德国的持久分裂,不仅是美苏冷战的标志,而且也成为欧洲安全的一大隐患。但也是这段时间内,德意志民族的身份认同,开始发生了巨大转变,即从原有的民族主义,转到了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
这种身份认同转变的最主要标志,就是联邦德国东方政策的转变。
联邦德国建立后的东方政策,一直有两条内容,一是“哈尔斯坦主义”,二是拒绝承认德国东部的敖德-尼斯河边界。
1955年,联邦德国外交国务秘书沃尔特·哈尔斯坦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强调,联邦德国是代表全体德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保持外交关系,这项原则只有对苏联是例外。
德国东部边界问题,主要涉及到德国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即联邦德国拒不承认二战后苏联主导划定的东德与波兰的边界线,且坚持认为,只有等到德国统一后,才能够决定苏台德地区的归属。
-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爆发时李渊在做什么还在和妃子嬉闹!李建成本可以活
- 儿子|历史揭秘:看看武则天和慈禧的儿子是什么样
- 公主|无辜的公主, 成为两方厮杀的牺牲品, 和安禄山有什么关系
- 成君|许平君和霍成君死后,汉宣帝为何选一个不好看又克夫的人为后
- 三星堆|三星堆来自外星?假的!看完这几件文物就知道和中原关系多深!
- 一镇首富戴万龄:率全家参加抗日,6个儿子和自己均战死沙场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中国古代的“典妻”和“质妻”
- 张乐|他是死的最惨烈的武将,先看着老婆和儿子被活剐,自己再被凌迟
- 和珅被赐死后,他儿子是如何报复嘉庆妹妹的?当下女性都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