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缺|翁同龢是状元,也是光绪的老师,为何会被开缺?( 二 )
文章插图
第三种说法是,光绪自己下令开缺翁同龢,原因就是君臣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对于变法的看法,分歧较大。而这位翁同龢又是光绪多年的老师,有授业之恩,留在身边对于光绪的工作有很大的不方便,“不忍遽加严谴”,不如直接让其回家。第四种说法是,恭亲王奕?临终前的遗言所导致。据说,奕?临终之际,光绪向其咨询有关人事安排。奕?称翁同龢“居心叵测”,不能委其重任,甚至指责他甲午主战是“聚九州之铁,铸之大错”。奕?的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翁同龢的去留。
文章插图
第五种说法是,荣禄、刚毅等人陷害的结果。荣禄与翁同龢曾为结拜兄弟,但彼此仇怨很深。荣禄与军机大臣沈桂芬有矛盾,故意弹劾深桂芬,结果沈桂芬被外放山西巡抚,荣禄说他曾将此事告诉过翁同龢。翁同龢与沈桂芬是江苏老乡,于是联手报复,秘密报告荣禄与同治的妃子有情况,结果荣禄被外放西安将军,十年不得回京城。所以,荣禄对翁同龢的恨咬牙切齿,指责翁同龢“卖友”,随时等待机会报复。刚毅是翁同龢曾经的手下,是翁同龢一手栽培起来的。但刚毅的文采不行,这一点又被饱读圣贤书的翁同龢看不上。刚毅进入军机处后,翁同龢多次训斥他,导致刚毅对其更加不满。
文章插图
1898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正好是翁同龢生日,荣禄、刚毅借这一天上奏弹劾,以此羞辱翁同龢。此外,还有说法是翁同龢平时结怨过多,被人挤兑;也有说法是翁同龢自己要求走人,甲午之战后,翁同龢看到许多人将失败的原因推向他,他就已经想辞官归故里。还有研究者认为,翁同龢过于稳重,而康有为比较激进,光绪倾向于康有为,于是,“不去此老,变法难以深入”。综合以上种种说法,造成翁同龢开缺的直接原因,还是取决于慈禧与光绪的态度,而在此二人中,慈禧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以翁同龢当时的地位而言,即使光绪想要开缺他,没有慈禧的点头也是行不通的。自甲午以来,慈禧对翁同龢就开始不满,加上其他人的推波助澜,终于忍不住对其出手。
文章插图
翁同龢的离开,是维新派的一个重大损失。康有为将自己与翁同龢比作汉代的韩信与萧何,看到翁同龢被开缺,心灰意冷,甚至一度对维新变法失去信心,准备南归。翁同龢得知后,亲自前往粤东会馆,劝其留下,继续辅助光绪。五月十三日,翁同龢从京城马家铺火车站坐火车前往天津塘沽,然后走海路南归。那天,送行的门生故吏多达五百余人,火车站“车马阗咽,有痛哭流涕者,有欷歔扼惋者”。面对送行人群,翁同龢坦然地说:“人臣黜陟皆属天恩,吾进退裕如,所恨者不能复见皇上耳。”此时此刻,依旧对光绪无限忠心。
- 立宪|晚清陕甘总督升允:不满君主立宪,自请开缺
- 谥号|帝师翁同龢死后,为何光绪连个谥号都不肯给
- 失败|翁同龢与李鸿章的私怨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 共和|《走向共和》中的误区:光绪帝真的为了变法而革了翁同龢的职?
- 军费|到底是谁挪用了北洋舰队军费?翁同龢只是刁难,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 甲午战争之|翁同龢临终时口述的一首诗,写尽了他晚年无尽的凄凉和无奈
- 拒绝|光绪帝师翁同龢,后人将183件古董无偿捐给美国,拒绝祖国回购
- 丧葬费|翁同龢,晚清唯一没得丧葬费的“爱国贼”?临终前他说4句话回应
- 翁同龢|带你了解清朝正一品官职中的虚职,听着很厉害实际上却并没有什么权利
- 太后|慈安去世,帝师翁同龢赶到皇宫,为何乾清宫大门紧闭两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