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两强相遇,很容易导致,冲突局面的出现

同以往战争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总体性的战争,是物质与精神、前线与后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观察,苏联在二战中的成就,简单来说,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同时也是后方民众加紧生产的结果。
更值得强调的是苏联女性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战争,并没有让女性走开,女性甚至直接参加军队作战,二战期间,由于兵员缺乏,苏联共有100万名15岁—35岁之间的女性应征入伍,从而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女兵队伍。

冲突|两强相遇,很容易导致,冲突局面的出现
文章插图
她们在军队中担任医生、护士,也担任重机枪手、狙击手等等,甚至出现了由1000多名女兵组成的女子突击队,这些女兵同样为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后方女性的工作更是不容抹杀的贡献。苏联的女兵和女工的作用,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各国女性贡献的一个缩影,从而为二战后女性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而归根结底,苏联不仅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也铸造出了强有力的精神阵线,正如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概括的那样,俄国军民具有一种精神,一种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这种精神支撑了他们"在物质缺乏的条件下坚持下去",而换作西欧军民,则会瘫痪下来。客观而言,苏联对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从另一方面讲,苏联在二战中的成就同时也是依托于这一战线所营造的国际背景而取得的。
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展开了多次较量,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甚至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然而,由于核武器这一"水晶球"的存在,"斗而不破"成为美苏关系的基本状态,双方在斗争中始终维持着"自我控制机制",冷战始终没有演化为热战。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世界又被卷入了冷战的漩涡

冲突|两强相遇,很容易导致,冲突局面的出现
文章插图
美国和苏联,本来是二战期间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战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面,迅速从盟友转变为对手。1947年3月,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标志,美苏冷战全面爆发。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展开了多次较量,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甚至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然而,由于核武器这一"水晶球"的存在,"斗而不破"成为美苏关系的基本状态,双方在斗争中始终维持着"自我控制机制",冷战始终没有演化为热战。与此同时,二战后的苏联内部,先后经历了斯大林后期的体制僵化、赫鲁晓夫的鲁莽改革和勃列日涅夫的回归保守,最终迎来的是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和"新思维",却导致了苏联这一超级大国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