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如果苻坚听从他的建议, 那“淝水之战”的惨败就不会发生了
文章插图
淝水之战
导语:“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拥有绝对优势的八十余万前秦军。前秦国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惨败之后的苻坚,每每想起这次痛苦的经历,总像做噩梦一样。他后悔没有听一个人的“谆谆教导”,才导致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是谁有这么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什么在苻坚的眼中他的地位如此之高?他,就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国官至丞相、大将军的王猛。
文章插图
王猛
01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
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以靠贩卖畚箕为业。虽然家徒四壁,但他好学不倦,尤其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进兵关中,击败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听到这个消息后,王猛身穿麻布短衣来到大营求见,得到桓温的准许。
王猛进来后,恒温赏座。王猛坐下后,突然觉得身上刺挠,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撩起衣衫,开始找起虱子来。找到以后,便旁若无人的扪虱子。周围众将士看了,怒目而视。
文章插图
桓温
那桓温一生征战,也是见多识广,看到这么一介破衣烂衫的草民,见到大将军一点都不胆怯,落拓不羁的样子,不由得心中暗暗称奇,认为遇到了世间的高人。
其实这也是王猛的运气,他遇到的是很有城府的恒温。否则,要是遇到一个心胸狭窄之人,早把他乱棍打出军营了。
寒暄过后,该进入正题了。桓温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慰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来。”
桓温的心思正是如此。桓温北伐只想提高个人威望,并无收复关陇失地的雄心。他自己心里有个小九九,是若收复关中,地盘要归朝廷,自己只能得个虚名;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不如留下实力,好拥兵自重。
王猛一针见血的回话,勘破了他的心思。他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遇到如此奇士,恒温异常高兴。一番详谈之后,恒温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 官员宿娼,如果犯到朱元璋手里,会是什么惨痛下场?
- 若抗战发生在现在,中国能“撑”多久?俄专家:这话该反过来问
- 如果曹操不死,司马懿还有没有机会谋夺曹魏大权?
- 清朝|甲午战争前,居然发生了这样的荒唐事,难怪这场战争清朝打不赢!
- 诸葛亮|三国历史上的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 鲁肃|如果你到三国当主公,能选1位军师和3个武将,你会选哪些人?
- 刘备|哪五个战将组合能打败刘备的五虎将?三国里如果不论阵营的话
- 衰弱的清朝到底多荒唐?看嘉庆年间发生的5件事,能笑到让你捧腹
- 如果将宇文成都放在其他时期,是否能成为无敌战神,看在哪个时期
- 纣王|古代人力气大,还是现代人力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