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清代一考生,背着装满馒头的麻袋去殿试,皇帝看后:状元就是你了
科举制可以说是我们数千年来的文明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延续到今天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特别是在武则天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位女皇帝十分重视人才,在位时期还实行了殿试以及不留名考试。也就是在阅卷的时候批卷人是看不到考生的名字等信息的,而且每次殿试都是武则天亲自坐镇,这也是最大程度的保证科举制的公平性。我们如今的高考和其他大型考试都有科举制的影子。
文章插图
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到大清灭亡这期间有将近600位状元产生,相对而言这个人数是很少的在这么的时间里。虽然每年都会举行科举制,但想要成为状元需要经过六场考试。前三场考试每年都会举行,后三场和奥运会一样,只不过是三年才会举行一次。所以即便是考一次就成为状元,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所以历朝历代的状元们都没有很年轻,考到状元大多都已经到了知命之年,头发花白。我们课本中的《范进中举》就可以看出中举之后的癫狂,范进成为举人是从20岁考到了54岁的成果,整整用了三十四年的时间。这三十来年,范进受尽了世人的白眼,甚至自己的岳父都带头看不起他。
文章插图
书生们一旦考取功名后随即就能够飞黄腾达,全家人以及子女后代都能够翻身成为上流人士。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也有''金榜题名时。''所以不论是多大年纪或是家中多么贫穷,都会对科举考试十分狂热。有的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科考就是在科考的路上。
进入殿试后众多考生除了才华还需要引起皇帝的注意,因为大家都是从外表才决定要不要在进一步讨论更深入的东西。所以考生们一旦得到进入殿试的机会就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有亮点,争取在殿试中赢得更大的赢面。
文章插图
在康熙年间的一次殿试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考生摩拳擦掌准备一招实现鲤鱼跃龙门。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很多没见过世面的人见到威严的大殿和高高在上的直接就吓得瘫倒在地。可是这位叫李蟠的考生却剑走偏锋,不仅穿的穷困潦倒,最大的亮点是带了一麻袋的馒头在大殿上接受康熙的提问。
文章插图
也正是这一袋的馒头引起的康熙帝的注意,因为在古代到了后三场比较重要的考试都需要进京。在地大物博的我们国家,这一路要走好几个月,普通人家雇不起马车就需要步行。这样的长途跋涉,就需要备足粮食。普通人家带一袋白面馒头就已经很难得了。
- 李世民杀单雄信时,为何秦琼程咬金不吭声?程咬金:他差点坑死我
- 周世宗:仅在位6年,为何被视为“五代第一明君”,堪比秦皇汉武
- 雍正王朝:十四爷大闹灵堂,雍正用一招轻松化解,尽显帝王心术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李敏|古墓出土一个小石棺,石棺上刻着四个字
- 朱元璋几乎杀光开国功臣,但却放过一个霸主,该家族繁荣200多年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成君|许平君和霍成君死后,汉宣帝为何选一个不好看又克夫的人为后
- 书生考中进士,皇帝:此人太丑,不能要,多年后书生推翻一代王朝
- 一篇文章教你如何玩转嘉靖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