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促使中国初步确立防疫制度的,是清末东北一场大鼠疫( 二 )


一时间,长春厅、奉天、大连、天津、北京、济南等铁路、陆路、海路交汇之地均遭受到了鼠疫病菌的侵袭。此时数千公里的民众命悬于一线,如何控止疫情成为了考量此刻已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的一道“生死命题”。
危急之际,曾在哈尔滨担任吉林滨江道台与吉林铁路交涉局总办、时为外务部右丞相的施肇基,上书指陈防控疫疾的重要性,力荐三十一岁的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担负防控鼠疫的重任。
伍连德,字星联,祖籍中国广东台山,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89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成为继林文庆之后第二位获女皇奖学金的华人,旋赴剑桥大学学习,是首位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1905年,伍连德与“纤细、柔弱,异常美丽且有着文学天才的”黄淑琼结婚,与林文庆、吴蔚然成为连襟。黄淑琼是中国首位在西方出版英文书籍的中国女士,她倡导和支持伍连德回中国建功立业,1907年,伍连德应清政府特别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职。

确立|促使中国初步确立防疫制度的,是清末东北一场大鼠疫
文章插图
青年时期的伍连德
施肇基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那桐等人的有力支持,并终为清政府所采纳批准。1910年12月23日,经过休整后的伍连德同助手陆军军医学堂学员林家瑞踏上了去往东北的火车,并于翌日下午抵达了哈尔滨。
随后,清政府抽调所能调动的陆军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陆续前往东北。朝廷在全国征集医生和看护前往东北。令人欣慰的是,面对如此恶疾,报名支援东北的中外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十分踊跃。
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为了能控制住局面,官府先从长春调来1160名步兵对疫区内进行交通管制。政府规定,傅家甸疫区内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证章,根据各区不同证章分为白、红、黄、蓝四种。佩戴证章者可以在本区内行动,但要前往别区,则必须申请特别批准证。就连区内的军人们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不许随便走动。
同时,授权伍连德全权接手哈尔滨防疫局。防疫局下设检疫所、隔离所、诊病院、庇寒所、防疫执行处、消毒所等部门。其中,检疫所专事检查进入防疫区者是否染疫;庇寒所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宿;消毒所各区设立一个,为参与防疫工作的医生、巡警和夫役提供沐浴消毒服务。按照收治病人的病情,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几种。各病院中均设有医官、庶务、司药生、看护、巡长等职务。既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治疗,又避免他们之间的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