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张良为何一再建议刘邦提防萧何?( 二 )


异姓藩王,是君主为了表彰他们对国家建立政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及对他们行为的肯定,这些藩王,大多是跟随君主征战沙场的武将,坐拥全国大部分兵力,藩王对君主俯首称臣就是镇守边关的虎将。
如若是心怀不轨意图谋反,那就是威胁君主政权最大的势力,所以,要想巩固皇权,集中兵力,就必须削弱藩王的势力,张良早在进入关中前就对刘邦说服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逼死|张良为何一再建议刘邦提防萧何?
文章插图
但这些藩王之中,大多还是对皇帝忠心耿耿,所以不能直接发布削弱其兵力的诏书,如若草率行事,恐怕激起忠臣兵变,得不偿失,娄敬向刘邦献策,提议将各地的藩王都请到关中来生活,这样,一来便于监视藩王们的一举一动,二来可以疏远藩王们对自己属下的掌控,第三也可以充实关中的力量,长此以往,藩王们就会逐渐淡去对兵马的掌控,而这些藩王军队也逐渐听从刘邦的调令,这样假以时日藩王的势力就自然削弱,避免了刀枪相见。
2.韩信叛变,故交萧何难以洗清干系.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耳熟能详,这也证明了两人的关系不浅,还在楚汉相争时期,萧何向刘邦举荐了韩信,此后韩信的战绩也证明萧何当年没看错人,由于举荐有功,萧何也是被刘邦重视,这层关系是把双刃剑韩信既给萧何带来好处也给他留下了隐患,建国后仅仅五年,韩信兵变想要夺取政权。

逼死|张良为何一再建议刘邦提防萧何?
文章插图
作为故交的萧何自然是难以洗清,虽不说自己有没有参与谋反,在当时,凡是于谋反者有过交往的人都难逃一问,萧何虽是宰相,韩信的事情也或多或少影响了自己在刘邦心中的分量,为了自己与韩信划清界限,萧何也是不顾往日的情分,与吕后设计将韩信骗至未央宫,将其杀害。
与吕后合谋,韩信是死了,可萧何还不知吕后也是刘邦心中对大汉政权有威胁的人物,这里的嫌疑洗清了,可又陷入了另一团污泥,韩信的兵变让在前线带兵的刘邦意识到了后方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他人虽在前线但经常派使者回关中打探萧何的动向,种种迹象都让刘邦不得不防着萧何。

逼死|张良为何一再建议刘邦提防萧何?
文章插图
【 逼死|张良为何一再建议刘邦提防萧何?】1.萧氏家族势力日益强大.
历朝历代的京中贵族子弟,一般都在家读书消遣,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只有在府中培养一些宾客,这些氏族子弟一来一往,有的就形成了固定的关系,人多了之后就是一个小的团体,这些贵族子弟的门客,虽有泛泛之辈但也不乏有聪明学识的人,长久的来往,这些门客就成了氏族子弟的心腹,贵族势力一旦强盛起来,难免会威胁皇帝的管理,三国的司马懿就是凭借多年培养的门客对晋朝政府的权力实施架空,到了某个时刻这些门客就是皇城里最具威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