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明知攻城伤亡巨大,古人作战为何不绕过城池,反而非要强攻?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自古以来不外如是。从人类茹毛饮血,到掌握武器,冲突时有发生,战争更是从未停过。商朝时,古人告别了毫无章法、散乱一团的作战制式,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协调性的“什伍”之制。此后,“什伍”一度被沿用,也在不断被革新。战争也变得愈发激烈起来。
文章插图
不过,不管编制怎么变,有多少人,时局又是如何兴替。在冷兵器时代,攻城从来都不是件易事。首先,军队的调动需要一笔非常大的资金和粮饷。而军队若想破城而入,如无内应支援,则需要云梯、投石机、攻城锤等攻城器械辅助,方有破城机会。不过相比进攻方的高额投入,守军只需以逸待劳,借助坚城高墙,采用投石、泼油、射箭等作战方式,便可轻松击杀大量敌军。
文章插图
据《史记》、《左传》等书记载,在古代,一支军队若想强行攻城,则至少需要敌军五倍以上的兵力。而若想围城而攻,需要的兵力则在十倍以上,且能否破城依然难说。那么,这样一个疑问就来了,为啥古人在作战时非要攻城呢?轻松绕过城池直攻敌都,若能破其首都,擒其王,其余城池岂不是望风而降?
文章插图
其实啊,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实属无奈之举。首先在我国古代,城池及关隘的建设往往都是跟随地势而建,与天险完美契合。即便城外有路可以绕行,也不是官道,除了徒增的敌袭风险之外,军队行军速度也会下降,粮草消耗会增多。由于城池并未攻下,因此在后勤补给运输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隐患,自己的军队更可能陷入敌军合围之中,从而万劫不复。因此,为了杜绝这样隐患,军队唯有殊死攻城。一旦夺下城池,对于进攻方来说,便拥有了一个集补给、运兵、休养的可靠后方,这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插图
此外,虽然并不是所有城池都有天险可靠,因此突入敌人后方其实是有可能的。不过,若想完成这样的壮举,仅靠步兵很难做到。唯有依靠一支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方有机会快速奇袭。然而,组建一支骑兵的费用非常庞大,而指挥这样一支骑兵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比起存在的风险和损耗来看,反而是强攻城池最为合算了。
- 古代将军为何不是八块腹肌,反而个个啤酒肚,这才是军官真实样子
- 诸葛亮明知伐魏必输,却为何一意孤行?其实这背后有这三大原因
- 诸葛亮北伐真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这是蜀汉的一盘大棋
- 貂蝉|貂蝉先后与四个男人有关系,为何董卓吕布却不嫌她,反而宠爱有加
- 项羽|刘邦的智慧:明知老婆给他戴“绿帽”,为何不对他们痛下杀手?
- 皇帝|明知薄姬儿子会当皇帝,为什么吕雉没有除掉她原因有两点
- 《锦心似玉》侯爷送渝哥外出求学,文姨娘不感恩,反而记恨十一娘
- 古代作战,第一排战士明知必死,为啥还抢着冲锋?
- 诸葛亮为何不投奔曹操,孙权?反而去替刘备打工?
- 靖难之役中,却在济南城因铁铉一记损招,攻城三月最终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