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家谱|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文章插图
中国家谱历史悠久,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数千年来,在不同时代,家谱显示了不同的形态,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当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我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我国山东来认祖寻根。修家谱用大谱师。
因历史沿革,家谱的发展经过了一波三折。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家谱修纂工作逐渐停止。建国后的特殊时期时期,家谱更是被视作“封资修”的产物,遭到大规模的毁灭。

家谱|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文章插图
原有“三十年一修”的家谱普遍缺失了两至三代人的记录。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内地一些以往宗族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
进入21世纪,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间修家谱热情高涨,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
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修家谱用大谱师。
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将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垒。

家谱|古旧家谱,尘归何处?
文章插图
每一个家族每一个村庄,提起修家谱,都是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在浙江兰溪,目前民间收藏的家谱达500种以上,存量为浙江省县级之最。然而,令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感到担忧的是收藏户主已由型的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近年来损毁的较多。修家谱用大谱师。
【 家谱|古旧家谱,尘归何处?】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认为,家谱不仅是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