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两个向大唐求娶公主的异族强邻,最后的结局都走向了何处?
(说历史的女人——第929期)在古代史上,和亲是一种重要的邦交手段,唐朝也不例外。为了帝国统治的需要,唐朝经常与他国进行联姻,唯一的区别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政治目的或政治需求。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头脑和军事能力,不断征服辽阔的边疆地带,让众多小国叩首在大唐的脚下。但为了建立更紧密的民族关系,李世民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但令人意外的是,有两次和亲,并非大唐方面主动提出,而是两个邻邦主动提出,一个是吐蕃,一个是回纥。那么这两个向大唐求娶公主的异族强邻,最后的结局都走向了何处呢?本回分解。
文章插图
第一个向大唐主动提亲的邻邦是吐蕃。在此要声明一下,大唐李世民时期的吐蕃可不是什么异邦小国,而是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的一个势力。但是吐蕃三番五次向大唐提亲,甚至在拒绝后不惜不惜发动战争,这是出于何种原因呢?大概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倾慕于先进的大唐文明。第二种可能是虚荣心作祟吧!因为吐蕃王子松赞干布听说与自己邻近的突厥王子娶了大唐的公主,认为自己也应该享受这种待遇,于是就向大唐提出了结亲的想法,但吐蕃的口气很是猖狂。据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他给唐太宗李世民写信说“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李世民当然没有把吐蕃放在眼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这个请求。可能李世民心里还在纳闷,吐蕃哪号人物?被拒绝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十分恼怒。为了给大唐一点颜色瞧瞧,他们决定先攻打大唐手下的一个傀儡国吐谷浑,让大唐看看他们的真正实力。令人意外的是,松赞干布不仅顺利的攻下吐谷浑,还顺便打下了另外两个部落——党项和白兰。为了以示求亲的诚意,松赞干布还率军二十万大军屯驻在大唐的边境松州境内,向大唐求娶公主。唐太宗李世民这次意识到吐蕃的真正实力,懊恼以前小看了这个吐蕃民族。不过把吐蕃打出境内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现在好像唯有和亲才能最快的换回边境的和平。话不多说,和亲的事就定下来了。据《唐书之吐蕃传》记载,文成公主虽然不是唐太宗的亲生女儿,但也是皇家宗室贵女。唐太宗让一名王爷持节护送公主,并亲自主持婚礼,还陪嫁了许多嫁妆,以显示唐太宗李世民对这次和亲的重视程度。吐蕃王当然也很聪明,他不仅为公主修建了一座宫殿,还特意换上唐装迎接公主。对于吐蕃和唐王朝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和亲,是一次完美的邦交。因为一次和亲,换得双方20年的和平共处,受益的除了帝国,当然还有老百姓。不过作为一个百年一遇的雄主,松赞干布在很多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单是以和亲邦交建立多边外交关系,促使吐蕃的发展。他不但娶大唐公主,还迎娶了印度的公主。在积极学习唐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学习印度文化,同样也派出了很多贵族交流团到印度去访问学习,正是在对印度梵文和西域诸国文字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吐蕃民族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即藏文。这是很了不起的。文字的发明,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松赞干布将其他国家可取的政治制度吸纳,与本民族的政治融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打开了吐蕃王朝新的大门,成功将吐蕃带入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吐蕃与大唐,虽然大唐自然在西域的发展离不开吐蕃的支持,但同时松赞干布更明白大唐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松赞干布甚至立即上表表示时刻效忠朝廷。唐高宗心里的石头落下,为了表示对松赞干布忠心的赞赏,特意将他的雕像与其他业绩昭著的王公将相的石像一道列于唐太宗的墓陵旁边,以示最高表彰。
- 两个小国挤在一个岛上,东边国家宛如天堂,西边国家却深陷地狱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三星堆|三星堆为何如此神秘?高手列出几大证据,最后竟指向古埃及文明?
- 醒酒器怎么清洗?两个办法教会你,光亮如新
- 玩翡翠不知道这两个字,证明你没那么懂
- 司马迁写了武丁,为何对妇好只字不提,看他写的另两个人是谁
- 马谡|马谡在街亭战败后畏罪潜逃,向朗因此受到牵连
- 许世友|许世友将军去世后,突现两个异象,至今医学无法解释
- 他比魏征对皇帝还横,却没捞得大唐耿直二哥的名声
- 向梅|“晚景凄凉、子女冷漠”?知名演员怒了!多位名人也曾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