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致敬傈僳族伟人(二)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吃货新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在中国远征军远征印缅抗战期间,居住在中国、缅甸境内的傈僳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不仅参与修筑中印公路、滇缅公路,运送物资。在滇西缅北的对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争中也随处有傈僳人抗击日军的身影。
致敬|致敬傈僳族伟人(二)
文章插图
远如由美军训练,组织和指挥的由缅北景颇、傈僳、独龙、傣等山地民族组成的“克钦别动队”, 以其精湛的山地作战能力打击日军,以己方阵亡184人,消灭敌军5447名,并造成至少10000名日军受伤或失踪的惊人战绩令日军闻风丧胆,受到美国总统嘉奖,载入史册。
致敬|致敬傈僳族伟人(二)
文章插图
近如活跃在保山、龙陵一带的由余有福率领的傈僳族抗日中队,以狩猎技巧结合现代战术不断在敌后打击日军,被战史专家总结为“滇西抗战中的傈僳打法”。还有在战后2004年,当年修筑中印公路的美国工程师兰斯专程返回腾冲猴桥寻找的傈僳民工余海升、女民工蔡德顺等。
致敬|致敬傈僳族伟人(二)
文章插图
他们是傈僳民族在危难之际全民奔赴国家之殇的缩影。傈僳人在这场浩劫之中,仅仅维西县就被征走正规士兵1700人,加上保山、怒江、大理、德宏等地被卷入战火的傈僳人,估计参战军人、运输民夫和一般平民、筑路民工死难人数不下1.8万人。
致敬|致敬傈僳族伟人(二)
文章插图
傈僳族远征军士兵李三宝,1926年出生于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南布罗小组。他经历了整个滇西反攻以及后来的国共内战,转战十多年,并最终幸运地于1953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第四十师一二O团服役回到家乡。
致敬|致敬傈僳族伟人(二)
文章插图
1942年初年,仅16岁的李三宝被抽丁当了兵。李三宝参军后,进入龙云的地方部队昆明保安第四团。在此期间,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到1943年年底,李三宝被编入远征军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一三O师,三九O团某连担任机枪手,师长是王理寰、张玉挺。
致敬|致敬傈僳族伟人(二)
文章插图
李三宝清楚地记得他使用的是加拿大机枪,每个排有三挺机枪,枪重二十斤。据查证,他们当时使用的加拿大机枪应该是战时英国在加拿大的朗.布奇兵工厂为中国军队生产的那批司登冲锋枪,其型号是MKⅡ式,这种枪上刻有“司登手提机枪.加拿大造”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