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东汉为什么会允许州牧接掌一方军政大权都是“聚拢资源”惹的货

一次关注对您来说小菜一碟,对我却是弥足珍贵,谢谢各位的关注。正好你需要,刚好我拥有,欢迎大家一起品读这篇文章。"州牧"一词出现东汉灵帝时期,其雏形叫刺史。
官员|东汉为什么会允许州牧接掌一方军政大权都是“聚拢资源”惹的货
文章插图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监督地方官吏,将天下分为十三部,派刺史去刺探各部的官僚。这时的刺史只是一个监察官员,每年回京师向皇帝汇报情况。到了东汉初年,为了加强刺史的监察效果,规定刺史不必每年都回京师,可以派下属回京师汇报。于是,刺史就演变成地方的常住官员。由于他有监察郡县官员的权力,觉得着官员的升迁任免,其地方反而超乎郡之上,成为郡守的上司。东汉社会到了后期,朝政凋敝,官吏腐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聚集起来反抗朝廷。为了镇压叛乱,皇帝需要聚拢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而集中资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刺史的权力扩大,让他全面掌管官政、财政和军政。办法是太常刘焉提出来的,他认为,现在的刺史由于权力不够,而且普遍素质不高,徒增暴乱。所以,应该从好名声的重臣中选取一些官员,把刺史改成州牧,由这些重臣来担任。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而刘焉本人也当上了益州州牧。益州州牧在刘焉手中控制了六年,之后传给了他的儿子刘璋。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刘璋为了对抗曹操,引入刘备作为帮手。三年后,刘备取得了益州的控制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蜀汉政权。与刘焉同时担任州牧的还有太仆黄琬,任豫州州牧;宗正刘虞,任幽州州牧。汉灵帝创造了州牧这个军阀集团,唐玄宗创造了节度使,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因为行阵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分散,无法满足军事需要,必须在地方上安排一个掌管一切的官员,统一管理财政。但是"州牧"虽然可以提高行政效率,由于缺乏监管,独揽大权,一旦出现异心,就是朝廷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了。董卓擅权的时候,汉灵帝创造的州牧显示除了巨大的活力:他们掌握着一个地方全部资源,可以迅速调动资源用于战争。袁绍(冀州)、袁术(扬州)、曹操(兖州、冀州)、刘备(徐州、豫州、益州)、刘表(荆州)等,都从地方起家,他们或者亲自担任,或者派心腹代理,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控制一个地方的所有资源,用于战争。东汉王朝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离心力之下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