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张近东又是如何谋划苏宁的转型之道,但张近东坚持的长期主义并不容易( 二 )


最后 , 他给出结论:实体店必须要主动去适应变化 。
当然 , 传统零售的变革不能只限于流量本身 , 当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方式获取流量时 , 商品只被人看到还不够 , 更要触发用户的可持续购买 。
在此基础上 , 零售企业之间要真正比拼配送效率、支付便捷性等底层服务能力 。 因此 , 流量赋能之外 , 苏宁也进一步整合升级了的供应链优势 。
以苏宁小店为例 , 截止今年5月 , 中国供应链全面接入苏宁小店 , 而在试点期间 , 南京、上海等地的苏宁小店 , 单店日销量提高超过30% , 整体毛利率提升5%-6% 。
可见 , 供应链的融合是互利共赢 。 一来 , 借苏宁的零售经验及流量优势 , 能高效触达用户、优化服务;二来 , 借的多店多仓业态 , 苏宁的到家业务得以强化 。
今年2月 , 苏宁微仓全面覆盖中国;7月 , 苏宁微仓实现迭代升级 。 到现在 , 苏宁微仓平均每单的仓配时效仅3-5分钟 , 单件商品分拣成本下降50% 。
在苏宁仓配体系的支撑下 。 今年一季度 , 中国到家业务同比增长570% , 用户量同比增长近6倍;今年818期间 , 到家订单履约率超过98% 。
显然 , 商品触达用户背后 , 服务也要触达人 。 不止是供应链 , 例如在技术端 , 中国加入苏宁后 , 其云与苏宁云打通 , 目前间切换最快30秒就可以完成 。
这正如张近东所言:科技创新是苏宁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
对于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 张近东曾总结称 , 通过数字化升级、供应链融合、场景化改造 , 服务中国消费者的能力更强了 。
事实正如张近东所言 , 苏宁在融合升级下充分发挥流量、供应链的优势 , 在国美、永辉等一批传统门店商超之中 , 正成为传统零售转型的标杆 。
关键原因在于 , 苏宁不止是工具、技术 , 而是给带来了互联网化的经营思维 , 即如何压缩商品从仓到家的时间、线上线下多点触达消费者 , 这是从底层基因上改造传统商业 , 真正契合苏宁 “零售服务商”的角色 。
显然 , 背后的苏宁模式不可小觑 。
如今 , 苏宁还有更大野望 。 9月30日 , 成都、沈阳和淮安的三家精选店同时开业 , 这意味着多店业态的故事刚刚开始 。
回顾过去一年 , “再造”是苏宁零售布局的亮点之一 , 而透过成绩看实质 , 支撑苏宁坚定不移改造的“关键先生”是谁?
长期主义
在苏宁由“零售商”转型为“零售服务商”后 , 张近东将其称之为“升华之旅”
征战商场三十载 , 张近东带领苏宁“升华”的故事不在少数:
成立之初 , 与粗放经营的国营大商场不同 , 苏宁剑走偏锋 , 实行集送货、安装、维修、保养等的一条龙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