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观察官方账号|小而美的宁波银行背后是一群匠人精神的员工( 二 )


本文插图
▲表2可以看到 , 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最过硬 。 如果只看不良率 , 几家银行相差并不大 。 笔者这里引入广义不良率的概念:广义不良率=不良率+关注率 。 由于关注类贷款一直被看作不良贷款的蓄水池 。 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些银行在营收不佳的时候将不良贷款放在关注类中 。 所以 , 用广义不良率可以更好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现状 。 在广义不良口径下4家城商行的资产质量有了明显地分化 , 宁波银行的数据显著好于其它3家 。 正是由于宁波银行的高收益低风险成就了它的业绩表现 。 但是 , 长期投资银行的投资者都知道在投资领域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 。 宁波银行究竟是如何做到高收益和低风险并存的呢?
立足经济发达地区差异化经营
注重风控体系和风控文化
宁波银行一直坚持深耕优质经营区域 , 确立了以长三角为主体 , 以珠三角、环渤海湾为辅助的机构布局战略 。 这些区域经济繁荣 , 潜在基础客群和业务拓展空间巨大 。
另外 , 公司一直以“大银行做不好 , 小银行做不了”为经营策略 , 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 在其它银行都在忙着垒大客户、做对公的时候 , 宁波银行已经开始以服务小微客户和零售客户的战略转型 。 其中 , 宁波银行2006年推出的“白领贷”应该算是银行中在个人消费贷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产品 。 白领贷早期针对公务员或者国企员工 。 这部分人不会因为几十万丢掉自己的“铁饭碗” , 不会恶意逾期 , 风险可控 。 后期 , 宁波银行进一步将客群扩展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和医生、教师等事业单位从业者 。 白领贷收益高 , 风险低为宁波银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宁波银行现任行长曾厉任信贷员、授信管理部总经理等职位 , 深知风控的重要性 。 所以一直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理念 , 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 。 在贷前审批阶段建立了独立的授信审批制度 , 根据业务特点和金额设立了一整套垂直分级的集中授信审批制度 , 既保证了风险的有效把控 , 又兼顾了审批的效率 。 在贷中管理阶段 , 很早就引入大数据风控技术 。 通过与税务部门合作 , 以“纳税、用电、海关、征信”四项数据为核心 , 其余外围信息为补充 , 建立了自上而下的“4+N”风险预警体系 。 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 , 配合宁波银行在小微客户中推动的现金管理服务 , 能够帮助宁波银行最先发现风险并控制风险 。
优秀的员工激励体系
宁波银行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一线员工的人才培养 , 持续优化激励与考核制度 , 逐步建立体系化的人才引进、提升培养和分层选拔机制 , 人才队伍稳定有活力 。 与其他城商行不同 , 宁波银行早在上市之初就有较大比例的员工持股 。 2006年上市前其内部员工持股就占到股份总数的19.40% 。 这些股权将高管和骨干的利益和银行经营高度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