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扶苏不死,大秦不亡”,这是真的吗?( 二 )


在这种情况下 , 扶苏得到“北监蒙恬於上郡”的惩罚 , 其实 , 以秦始皇的角度来看 , 他还是非常喜欢这位长子的 。 何以见得?《诗经》有云“山有扶苏 , 隰有荷华” , 而“扶苏”恰好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 , 秦始皇给其取名扶苏自然寓意秦王朝在公子扶苏的带领下千秋万世国祚绵长 , 从给长子取名扶苏的用心良苦可窥秦始皇对长子扶苏的挚爱 。
而命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明面是惩罚 , 实质上是秦始皇对扶苏的历练 , 从更深层次的含义来讲 , 秦始皇希望扶苏通过与北方长城军团的风雨同袍 , 以达到牢固掌握军权的政治目的 。
因此 , 扶苏作为未来秦帝国的接班人乃是不二人选 , 只是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的路途中犯了两个致命性失误:一个是没有提早立储 。 虽然在沙丘龙体抱恙时日无多 , 但秦始皇已经作出了让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主持丧事的决定 , 言下之意就是传位扶苏 。
春秋战国|“扶苏不死,大秦不亡”,这是真的吗?
本文插图
然而 , 临时决意续承大统的人选政治风险极高 , 倘若早日定夺储君之位也就没有矫诏的可能性 。 第二个就是东巡携带了赵高、胡亥、李斯 。 赵高是什么人?野心家!胡亥是什么人?浪荡公子!二人师徒之谊 , 外持唯“仓鼠论”的势利小人李斯 , 秦始皇驾崩于沙丘的辒凉车 , 小团伙密谋合计 , 始皇帝遗诏焉能执达?
而未知始皇帝已死的扶苏 , 在赵高的矫诏下临终前怆然发出“父而赐子死 , 尚安复请!”的悲鸣遂拔剑自刎 , 大秦帝国葬送了最后的希望 。
倘若沙丘之变未遂 , 扶苏不死顺利登基为帝 , 大秦必然不会灭亡 ,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时间充裕可逆性强
秦始皇是公元前210年夏季驾崩于沙丘的 ,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秋 , 也就是在漫天的燎原星火迸发于秦帝国每寸土地前 , 留给大秦帝国足足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扭转态势 。
在这一年内 , 国内的矛盾有:六国贵族对秦的亡国之恨 , 底层黔首被榨干血的怨秦之心 , 百越酋长对秦的统治之仇 , 儒家士人对秦的虎狼之愤 。 就这四大矛盾中 , 起最主要矛盾的当属底层百姓“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 , 其它矛盾可以暂且搁置容后化解 , 唯独暴秦苛法猛于虎 , 时刻成为引发农民造反的火药桶 。
春秋战国|“扶苏不死,大秦不亡”,这是真的吗?
本文插图
300多天的时间算不得很久 , 但对于首先化解秦朝苛法却绰绰有余 , 六国、百越、儒家显然绝非朝夕能化解的深层次矛盾 , 而底层民众对秦王朝谁当皇帝自然事不关己 , 只要日子过得下去 , 没有人会提着脑袋去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