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李玫瑾老师曾在讲座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珠海的父亲,很有本事,出去打拼没几年,就存了百万家财。
他回到家时,儿子已经长大。
可是,他发现儿子总是逃学,惹是生非,他想要开始管孩子,却发现怎么都管不住。
孩子不仅叛逆,不听他的管教,甚至对他很是生疏。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发展的关键期”。
意思是说,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要花费几倍的努力,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电影《纯真年代》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性格培养。
李玫瑾老师曾说过: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12 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孩子能不能成才,关键就看 12 岁前各个阶段有没有“管教”到位。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 12 岁前,抓住孩子的这三个发展关键期。
1
3岁前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一岁多时,朋友就把孩子抛给奶奶去深圳打工了。
孩子 10 岁那年,朋友才把孩子接到深圳上学。
然而,朋友发现,孩子跟她之间总有点说不上来的生疏感。
孩子会有点抗拒她的过分亲昵,会对她的话假意应承,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她多说两句,孩子的抵触情绪也很严重。
最让朋友难过的是,有一次孩子在学校被别人嘲笑乡下来的孩子,跟别人大打出手。
孩子受了委屈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她,反而打电话告诉了千里之外的奶奶。
还有一次,无论朋友怎么劝说,孩子都不愿意去上运动课。
可是,孩子奶奶一打电话,没劝几句,孩子就同意了。
朋友很纳闷:为什么,自己亲生的孩子,却跟自己不亲?
李玫瑾老师说:孩子3岁前,能否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影响到他们大半生与父母间的相处模式。
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跟父母生疏,是因为3岁前,孩子没有跟父母建立起亲密关系。
孩子之所以叛逆,逃离,不服管教,是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过孩子的情感需要,所以对孩子没有约束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
一个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
一个缠满了绒布、就像一个毛茸茸的母猩猩,地上还放了吃的、玩的物品。
心理学家想要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
结果,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了几声,就爬到神似母猩猩的架子上,它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下来吃点东西,之后又迅速的爬上去,紧紧地抱住神似母猩猩的架子。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它对抚养者的依恋超过对玩具的吸引。
文章插图
同样的道理,孩子3岁前,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不安全感,他们对父母是百分百的依赖,百分百的信任。
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他们来说,是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安全后盾。
只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才能拥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与父母建立稳定地情感连接,长大后才会愿意听父母的话,信任父母。
02
6岁前,给孩子立规矩
小区里有一个 6 岁的男孩,特别调皮。
他会突然抢走别人的玩具,突然过去打人、推人,或是拿脏手往别人身上抹。
有一次,我看见他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顺手拿走了别人的飞碟。
还有一次,他竟然拿着玩具小汽车连画了好几辆车。
最令人生气的是,男孩的奶奶每次在男孩犯错的时候,都笑嘻嘻地说:“小孩子嘛,不懂事,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文章插图
其实,孩子还小,是父母喂给孩子最毒的毒药。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3-6 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行为能力也在增强,如果家长百般呵护,纵容就会养出一个蛮横的孩子。
儿童心理学也认为,3-6 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的很多好习惯,比如自律、独立、有计划......优秀的品质,都源于在这个阶段得到及时培养。
如果孩子没有在性格培养的黄金期建立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会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爆发各种问题。
- 乳汁|从小喝“母乳”和不喝“母乳”的孩子,长大后差别太大了
- 孩子|李玫瑾:娃是不是学习的料,幼儿园就可以看出来,不用等长大
- 孩子|李玫瑾:家有男孩,家长应在4件事上学会放手,娃将来更有出息
- 苏霍姆林斯基|李玫瑾提醒:孩子聪不聪明,从他的“手”就能看出来,不用等长大
- 消极情绪|从小被吼到大的孩子,长大后或会出现1种情况,原因值得家长反思
- 孩子|将来能挣大钱的孩子,从小就有5个特征,跟成绩好坏无关
- 父母|李玫瑾:养儿三忌,养女五忌,知道这些,孩子未来少走弯路
- 孩子|父母不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些思想,不然孩子长大后,难有出息!
- 李玫瑾|李玫瑾:孩子睡觉时有这3个举动,暗示大脑发育快,智商会更高
- 智力|李玫瑾教授:孩子睡觉时有这三个反应,暗示脑部发育快,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