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走神?作业拖拉?一看书就喝水上厕所?孩子可能注意力有问题。”这个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遇冷,但“注意力训练课”等花式辅导却悄然升温。这些一周期动辄两三万元的“训练课”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驱使家长甘愿自掏腰包让幼儿坐在电脑前玩“小游戏”?
文章插图
玩“赛车”训练注意力?
李斌的儿子阳阳今年6岁,在东城区某一类小学上一年级。他觉得儿子写作业太吃力了,尤其是语文作业,一写俩小时,一个字改改擦擦好几分钟。“升学竞争如此激烈,我们必须抓紧想点办法!”李斌和妻子商量道。
偶然点开一次短视频推荐的注意力训练课广告后,类似的广告铺天盖地袭来:有戴眼镜的“专家”一脸严肃地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上课开小差、写作业拖拉、小动作不停等行为,还有的打出“每天练习一遍,开学专注力提升10倍”的广告语。
【 多动症|一周期动辄两三万元?“注意力训练课”究竟是啥?要警惕......】面对这些花式“霸屏”的广告宣传,李斌坐不住了,他把阳阳的行为与短视频里描述的现象一一对号入座,并挑选了一家看起来还算正规的注意力培训机构试听。
采访人员实地探访了李斌试听的这家注意力培训机构。采访人员看到,该机构一个房间内有8张电脑桌,统一用挡板隔开。一个小女孩头上贴着几根导线,眼睛盯着屏幕,手里操作着键盘,可她正在玩的是一款“赛车游戏”。采访人员观察到,来参加训练的孩子不少是学龄前儿童。
一节课收400尽是唬人名词
小朋友头上连着几根导线,坐在电脑屏幕前玩“游戏”,这种训练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吗?
为了打消试听者的疑虑,培训机构的老师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大脑过度焦虑时释放高β波,集中注意时产生SMR注意力波和低β波。我们从特定区域采集信号,每秒钟512次。仪器会分析出优秀波和杂波,优秀波段会驱动赛车,杂波会让赛车变慢。孩子要做的就是不断调整大脑状态,通过实时训练,提高注意力区间有效波长……”
“脑区激活”、“脑波反馈”、“α波、θ波”……李斌被这些高科技名词一下子唬住了。但他仍凭着常识忍不住问道:“可哪个孩子玩游戏不专注?比试赛车快慢也根本不需要训练吧?”培训老师则表示有专门的课程体系,游戏会越来越难,帮助孩子养成高效用脑的习惯。
这位老师强调,这项训练技术引自美国,他们是全国唯一拥有这项技术的机构。见李斌半信半疑,培训老师斩钉截铁地说:“你可以自己上网查资料、查论文,我们这种技术绝对科学有效,无任何副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服李斌,培训老师还举了两个“成功案例”。当然,收费也不便宜,单独买的话基本都是400元一节课。现在暑期特惠,起步一周期120节课,售价27600元;巩固两周期240节课,55200元。
专家提醒
别给正常孩子添压力
采访人员查询发现,培训机构口中声称的“独家”、“高级”的“脑电波反馈”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58年,芝加哥大学Joe Kamiya博士就成功进行了α波神经反馈训练实验。但目前仍很少有研究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必要的对照来检验神经反馈技术的有效性,医学界对其质疑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邹小兵教授明确表示:“神经生物反馈对多动症的效果目前依然是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的意思就是无效!医生和机构不要骗人,家长不要轻信吹嘘的效果。”
“更关键的是很多家长都混淆了儿童不容易平静等特质和多动症的区别,给正常的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徐霄扬认为,信息碎片化时代,家长格外关切儿童的注意力可以理解,但不建议盲目寻求商业化的培训机构帮助。“如果孩子疑似多动症,应首先去精神科求助心理医生做诊疗。”养育者过于关注的教养方式也可能破坏孩子宝贵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耍时,家长总问孩子要不要喝水;孩子写作业时,一写错父母就指正,都可能让孩子无法养成全身心投入的习惯。“融入校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需要慢慢接受的事。父母如果过于焦虑,给孩子太大压力,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采访人员 袁璐 实习生 占雯佳 傅子悦
流程编辑:u008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小家伙|山东一个5岁小朋友火了,把拖拉机开进了白菜地,网友:值得表扬
- 济南市律师协会|有说法丨从出生那一刻起,《宪法》就在保护你
- 名师生|海口一幼儿园33名师生感染诺如病毒腹泻:幼儿31人
- 老师|“请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发言”,宝妈的一番发言,让老师羞愧
- 分泌|产后一周是“开奶期”,做好三件事,母乳喂养之路会顺利不少
- 霍思燕|一胎生娃大出血,二胎生产“孕婴公益献血联盟”全程保驾护航
- 父母|父母5个行为,正在毁灭娃的安全感!不想娃苦一辈子,赶紧改
- 利巴韦林|一粒普通药,吃了却耳聋转告父母这8种药,别再让孩子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