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指数问答之二:如何估计相关的资金追踪和配置规模?


|恒生科技指数问答之二:如何估计相关的资金追踪和配置规模?
本文插图
【|恒生科技指数问答之二:如何估计相关的资金追踪和配置规模?】
庞溟/文 笔者认为 , 恒生科技指数的推出和发展 , 有助于吸引被动资金追踪和配置恒生科技指数 , 也有助于被纳入成份股的科技龙头因此获益 , 更有助于与中概股回归热潮一道继续改变港股生态(参见《恒生科技指数问答之一:为什么会吸引资金关注、追踪与配置?》) 。
长期以来 , 机构投资者在港股市场占比均较高 。 2018年香港股票现货市场成交金额中仅有16.3%来自散户投资者 , 与2016年相比进一步下跌了6.4个百分点 。 而受益于港股通的发展以及中资在香港市场重要性的提升 , 2018年 , 香港股票现货市场成交金额中的11.7%来自中国内地投资者 , 相比2016年大幅提高了3个百分点之多 , 其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从2016年的28%升到2018年的55.7% 。 与香港本地投资者相比 , 中国内地投资者的活跃度和换手率更高 , 推高了港股市场尤其是新经济港股的交投 。 我们的研究显示 , 目前港股通投资者交易量已进一步提升至香港市场总交易量的15%以上 。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 , 还是不断学习和加大投资港股市场的内地投资者尤其是内地机构投资者 , 都更为偏好关注、钉住或者直接投资基准指数 。 近年来港股市场ETF产品的快速发展 , 也促进了这一趋势 。 恒生指数系列中的两大旗舰产品——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已分别有50年和25年历史 , 大量交易所买卖产品(ETF)、期货、期权、窝轮、牛熊证等金融产品正在追踪和钉住这两大指数 , 交投活跃 , 市场成熟 。
目前 , 在香港市场追踪大中华区股票资产的ETF产品超过40只 , 占香港ETF产品资产管理规模的70%以上 。 截至6月30日 , 被动式追踪恒指系列的产品的资产管理总值约343亿美元 。 当中 , 与恒生指数和国企挂钩的ETF产品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约为2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 , 而恒指、国指相关ETF产品对恒指系列中权重最高的成份股腾讯的持股更是高达约200亿港元 。 此外 ,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权重、市值和流动性的错配 , 也有可能为资金带来一定的套利机会 , 例如 , 恒生科技指数对于成份股中的在港第二上市公司股票 , 只计算其在香港注册股本的经自由流通量调整市值 , 值得引起资金关注 。
不过 , 笔者也提醒投资者 , 相关的资金追踪规模仍存变数 , 主要因为:
第一、恒生科技指数首批30只成份股中权重较高的股票大多已被一系列指数产品覆盖和持仓 , 而如果成份股数目暂时固定在30只 , 则该指数中权重较低的股票有可能在越来越多的科技独角兽和中概股领先公司将陆续登陆港股市场的情况下被调整出该指数成份股行列 , 变相影响了资金追踪此类股票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