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这所高职校打造创客培育的“十八洞模式”,苗寨嫂子点亮新生活


2020湖南职教宣传周系列报道——
三湘都市报采访人员 黄京 通讯员 马国平
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十八洞村 , 是“精准扶贫”首倡地 。 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偏远苗寨 , 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泥巴地换成了青石板、沥青路 , 黄桃、猕猴桃基地相继建立 , 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 , 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
青年|这所高职校打造创客培育的“十八洞模式”,苗寨嫂子点亮新生活
本文插图
(学院与十八洞村签约)
而这个小小的村落 , 如今也成为一群苗寨嫂子的“创客空间”——“秋妃”苗绣坊、“舌尖上的苗寨”土特产经销店、“金兰土蜂蜜”坊、“幸福人家”酒坊、“爱在拉萨”饭庄……每个十八洞村的“网红点”诞生的背后 , 都有一位嫂子创客的“奋斗史” 。 这群深居简出的“苗嫂”成长为小有成就的“创客” , 也是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创客培育“十八洞模式”的最好见证 。
【扶志】激发创业动力 , 苗寨嫂子成创客明星
在十八洞村 , 有一个名为“舌尖上的苗寨”的店铺 。 由于店铺位于两个村寨相连的“必经之路” , 老板娘石远女热情好客 , 店里售卖的土特产物廉价美 , 因此不少游客都会选择到此“打卡” 。 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 石远女心里特别感慨:在4年之前 , 她们一家算上政府补贴、村寨福利分红、个人家庭养殖、农作物收成等全部收入 , 也只有1万多元 , 刚刚迈过贫困线水平 。
青年|这所高职校打造创客培育的“十八洞模式”,苗寨嫂子点亮新生活
本文插图
(学院教师指导夫妻二人磨制黄豆浆)
“我们都没什么文化 , 丈夫身体残疾 , 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 , 生活压力确实不小 。 ”45岁的石远女是地地道道苗家妇女 , 她坦言 , 自己能够想的办法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 大儿子在镇里念初中 , 每周一早上入校、周五放学回家坐车往返一次 , 一周五天家里只能提供15元零花钱供其开支 , 而这还包括往返学校的路费 。 石远女一家的情况 , 被湖南机电职院驻十八洞村的帮扶工作组发现了 , 能不能为这一家子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路?2017年7月 , 带着这样的想法 , 工作组的师生登门拜访 。 “听说我们来自省城的高校 , 他们夫妻俩非常热情 , 拿出自家做的点心招待我们 。 ”工作组组长、湖南机电职院副院级领导刘晓林对第一次与石远女见面的情景记忆犹新 , 这位苗寨嫂子热情好客、能说会道 , 为何不发挥自己的长处 , 开个特产店做点生意多赚些钱?但对于刘晓林的提议 , 石远女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 “要开店做生意需要本钱 , 我们拿不出来 。 而且 , 我们又没有一技之长 , 谁又会来买呢?”石远女认为 , 得益于政府的各项资助政策 , 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 , 但只要省吃俭用日子也过得安稳 。 “做生意有风险 , 万一亏本了怎么办?你们能帮我们一时 , 还能帮我们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