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文章图片

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文章图片

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文章图片

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文章图片

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文章图片

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文章图片

华为|华为不造车,比造车更可怕

在AITO问界M5上市后的第四个月 , 问界M7亦入场了 。
相比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阿维塔11、北汽魔方以及应用华为智能技术的其他车型 , AITO旗下的产品 , 在血统上与华为更为亲近 。

从官方定义来看 , AITO汽车由赛力斯与华为联合设计 。 但是在市场上 , 消费者似乎只识华为 , 而不认赛力斯 , “AITO汽车等于华为汽车”亦成为了业内外默认的共识 。
这时可能有人提出疑惑了 , 华为不是三番五次公开声称“华为不造车”吗?甚至在2020年 , 华为内部发布了关于智能汽车制造的EMT决议【2020】007号文件 , 里面明确写道:华为不造整车 , 而是聚焦ICT技术 , 成为一家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 帮助企业去造车 。

大家对华为不造车的认知 , 皆来自于此 。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 这份决议文件是有时效性的 , 其将在2023年10月26日过期 , 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一半 。
无论是华为还是其他造车新势力 , 想要实现整车生产制造 , 本身就需要一个较长的筹备与研发周期 。 华为可以忍三年不造车 , 但在此期间 , 它并没有闲着 , 不断为造车进行内部业务组织架构的调整与完善 , 单在2020年 , 也就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成立的第二年 , 华为就为之注入了超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 用于智能汽车领域相关产品与技术开发 , 打通了内部协作渠道 。
甚至在更早的2012年 , 它就已经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 , 并连续与国内外多家车企携手展开车联网、云计算、汽车通信等领域的合作 , 我们后来所见到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 , 便是这些合作与技术研发的成果 。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 , 除去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家庭终端智能设备等消费领域 , 华为还针对运营商、企业等不同客户对象开展多个业务板块 , 如针对运营商 , 华为的业务涵盖无线宽带、运营商IP、5G核心网、核心数据等;针对企业 , 则有互联网云服务器、储存器、AI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业务内容 。
说白了 , 华为既是互联网运营商的数据与核心技术依托 , 又“把控”着企业们的云数据命脉 , 掌握了数据 , 华为算是摸清了消费者的“底细” 。

从交付数据来看 , AITO问界M5用了3个月时间 , 交付超1万辆 , 很显然 , 消费者并不是冲着小康工业的面子 , 华为及其科技实力 , 才是说服这1万多名车主的理由 。
刚上市的问界M7 , 2小时订单破万 , 4小时订单破2万 , 热度算是轰上去了 。
这其中 , 余承东出的力并不少 , 他说 , “问界M7将会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级豪车 。 ”
翻译一下 , 余承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 买问界M7 , 不仅能享受到百万级豪车的体验 , 还能省下一笔房子的首付 , 快来买吧 。

不论是站在汽车媒体角度 , 还是消费者角度 , 我们当然期望余承东夸下的海口真的能兑现 , 但说实话 , 当问界M7停在我们面前 , 即便是它有5020/1945/1775mm的庞大车身 , 可我们还是很难体会到百万级豪车带来的“压迫感”——一种不知道里面会是什么仙境的好奇、紧张与刺激 。
说句扫兴的话 , 问界M7有种加大之后再加大的途观的感觉 , 特别是在车标与贯穿光带还没点亮的时候 , 它身上的个性 , 比被称为“奶爸车”的理想ONE是只少不多 。
也许这种平淡会是目前许多家庭用户想要的 , 可要是埃尔法、雷克萨斯LM也在外观上如此平淡 , 它们还能引得如此多人趋之若鹜吗?没有在外的名声 , 问界M7想劝动不喜这平淡外观的人去看看车舱 , 难上加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