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vivo这项设计专利,让未来手机不必有前摄


摄像头|vivo这项设计专利,让未来手机不必有前摄
文章图片

摄像头|vivo这项设计专利,让未来手机不必有前摄
文章图片

摄像头|vivo这项设计专利,让未来手机不必有前摄
文章图片

摄像头|vivo这项设计专利,让未来手机不必有前摄
文章图片

摄像头|vivo这项设计专利,让未来手机不必有前摄
文章图片

两年前 , 在游戏手机这一细分品类刚刚问世时 , 就有相当数量的玩家朋友曾表示 , “摄像头仅仅是个扫码器 , 自拍根本就用不上 , 还不如取消前摄” 。 然而 , 游戏手机随后不仅没有如这些玩家所愿 , 反而是开孔屏、多摄像头等主流配置逐渐出现 , 厂商出于种种考量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
不过游戏手机厂商没做有到的 , 反而是vivo可能要替这部分用户“圆梦”了 。 近日有消息源公布了vivo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的一项“电子设备”专利申请 , 在这份长达41页的专利文档中 , 其展示了一款采用全面屏设计的智能手机产品 , 并在机身的右上角配备了升降式摄像头 。
但与NEX等量产机不同的是 , 在这份专利文档中 , vivo为其设计的是可拆卸的摄像头模组 , 用户能够通过调节铰链和集成式滑轨 , 以便放置在任何平面上、或是从远处进行拍摄 。 并且由于该摄像头模组还内置了电池 , 所以用户甚至可以把其直接握持在手中 , 或是当做迷你自拍杆来使用 。
在手机拍照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后 , vivo这项新专利仿佛要让一切重回20年前 。 事实上 , 手机拍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9月 , 夏普与日本沃达丰合作推出的夏普J-SH04 , 这款搭载了11万像素摄像头的机型 , 同时也是世界上首款支持拍照功能的手机 。
在此之后 , 2005年发布的诺基亚6680为了凸显3G视频通话功能 , 带来了前置摄像头设计 。 而考虑到功能机时代硬件水平的不足 , 前后均放置摄像头的设计其实较为少见 , 但为了满足用户的拍照需求、特别是自拍需求 , 以索尼爱立信为代表的厂商当时往往会在后摄模组上加入“自拍镜”的设计 。
不过在来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后 , 以HTC G1与苹果初代iPhone为代表的早期智能手机 , 反而放弃了前摄 。 直到2010年iPhone 4的发布 , 乔布斯在发布会结尾的“One more thing”环节中介绍了其30万像素前摄可支持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 , 才又让前摄在智能手机上得以“复活” 。
由此自拍也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 , 以至于以游戏为核心卖点的游戏手机同样也不难免俗 , 靠的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交网络爆发 。 在上一个十年中 , 4G网络在全球的铺开也使得社交平台迎来了高速增长 , 例如国内的微博、微信 , 海外市场的Instagram、Snapchat、Twitter , 一大批支持图片社交的平台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
当自拍搭上社交网络的东风后 , 很快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全球现象 , Selfies这个词甚至在2013年成为了牛津英语词典的年度词汇 , 自此自拍美颜也成为了手机的保留项目 。 而自拍之所以会成为一股时代的浪潮 , 源自于其本质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构建虚拟世界的形象 , 来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 。 但在移动互联网爆发前 , 由于2G、3G时代的流量资费不菲 , 因此也使得通过网络分享图片的土壤并不存在 。
【摄像头|vivo这项设计专利,让未来手机不必有前摄】
事实上 , 自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宜家效应”应用场景 , 用户使用手机的前摄 , 身兼导演、演员、摄像于一体 , 精心构图搭配鬼斧神工的美颜 , 最终塑造一个远超自己的形象 。 而分享自拍这样的网络社交行为 , 则满足了人们渴望关注的需求、提供了自我欣赏的机会 , 这也是用户会上传自拍的直接原因 , 并且对于受众来说 , 分享自拍也满足了人类本能的窥视心理需求 。
正是利用这一因素 , 手机厂商与社交媒体共同构筑了一个上瘾模型(Hook Model) , 让自拍的分享者和受众形成了一个回音室 , 并不断强化分享者上传自拍的欲望 , 以进一步的带动用户的活跃度 。 这一模型在过去十年间被各大社交平台广泛使用 , 其基本模式通常是这样的 , 一切的起点是以用户可以在社交平台展现自己的心理 , 利用用户渴望引起他人注意作为触发器 , 来引导自拍、上传照片的动作 , 此后再借助点赞、评论、转发作为社交货币来激励上传者 , 并最终获得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