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徽:家电产业,按下迭代“快进键”( 二 )


让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安徽 。 我省将大力实施“双招双引”行动计划 , 进一步摸清智能家电(居)产业发展情况 , 找准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需求 , 细分智能家电(居)产业“双招双引”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 。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 , 进一步摸清情况 , 全方位延伸产品链、技术链、供应链、服务链 , 以高质量的增量激活存量 。
“智能家电(居)的发展 , 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第一牵动力”——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 突破关键零部件滁州博西华家用电器公司是西门子在海外的6个智能化洗碗机工厂之一 。 生产线上 , 一把小小的螺丝枪 , 每每令参观者震惊 。
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 , 当一台正在拼装的洗碗机沿流水线抵达工位 , 工人熟练地拿起悬挂在一旁的螺丝枪 , “哧哧”声中 , 4个螺丝被拧紧 。 几乎同时 , 身旁的一块显示屏上 , 这4个螺丝位显示绿色标志 , 这表明螺丝的位置、深度、力度均符合要求 。
“它不仅可以检测有没有漏掉螺丝 , 还能评估是不是拧紧了 。 如果螺丝角度有问题 , 也会在屏幕上显示 。 ”公司洗碗机工厂厂长赵标介绍 。
多达近百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撑 , 滁州这个工厂才得以制造出全球一流的洗碗机 。
今年3月 , 2021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艾普兰奖揭晓 , 滁州经开区扬子空调“零风感双系统”旋转柜机获创新奖 。 艾普兰奖是目前我国规格最高的家电产品类表彰奖项 , 代表着年度行业新品的最高水准和最新技术走向 。 如今这款空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 “从兴盛于上世纪80年代 , 到因产品老化跟不上市场而掉队 , 再到近年来以创新塑造新的核心优势 , 从传统家电生产向智能制造提升 , 技术革新始终是企业壮大的法宝 。 ”公司董事会秘书方钊深有感触地说 。
去年 , 长虹美菱在合肥面向全球首发“十分薄”滚筒洗衣机 , 刷新了10kg洗衣机世界纪录 , 获得《世界上最薄的10kg滚筒洗衣机》认证 , 占据超薄洗衣机领域制高点 。 “这背后是内桶锥形胀圆技术、斜角稳定技术、云盘冷凝技术3项尖端技术的支撑 。 ”美菱洗衣机事业部总经理助理谢文才透露 。
在合肥 , 家电产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量名列全市工业前列 , 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7.1% 。 全市家电企业共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家 , 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9家 , 品牌家电企业实现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 。

从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到世界第一台VCD , 从全球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到第一台变容式冰箱 , 创新是安徽家电之都崛起的秘诀 。 智能化的时代 , 依旧如此 。 放眼世界智能家电(居)产业的发展 , 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第一牵动力 。 没有技术储备的企业 , 注定无法点亮未来家电产业道路 。
安徽已经明确提出 , 到2025年全省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以上 ,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左右 。 其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 突破关键零部件”成为关键词 。 重点研发高效节能技术、智能健康技术、舒适性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智能交互技术和设计仿真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 。 突破芯片组件、智能传感器、压缩机、电路板、高效电机和新型显示器件等关键零部件 。 实现先进碳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制冷剂替代材料、精密金属材料和绿色可循环非金属材料升级 。 应用高端制造、新型高效换热器加工和专用检测等关键装备 。
“外引+内强”是重要的创新路径 。 安徽将着力做好“引进来” , 瞄准国际知名主机企业及核心技术的配套企业 , 引进到我省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有针对性引进小家电生产及配套企业 , 推进高端智能家电(居)和功能型生活电器快速发展 。 与此同时推动“走出去” , 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 , 发挥“一带一路”平台作用 , 大力推进产品外销、商业和资本输出 。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 。 我省将实施“人才+引智” , 完善育才新机制 。 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 , 打造一批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高端人才 , 谋划实施高端人才激励计划 。 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带高徒 , 培养、培育高技能人才和高级蓝领人才、工匠人才 。 推动人才深度融合、跨界协调创新 , 促进高层次人才共享共用 。 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一体推进的良好机制 。
“智能工厂提升了产品品质 , 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数字赋能 , 实施智能制造纤尘不染的生产车间里 , 一块液晶面板进入流水线 , 机器臂接连挥舞协作 , 只有几个工人辅助作业 。 在安徽康佳电子新建的绿色智能工厂 , 一台台电视机从这里被制造出来 , 发往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