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阿里为何做不好文娱?( 二 )


这其中,电影产业是重中之重。目前,阿里拥有三家影视制作公司,即阿里影视、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与此同时,阿里还入股了万达影院,后者拥有全国最多的院线。在电影销售方面,阿里旗下的淘票票也有重要的市场份额。此外,阿里还投资了新片场、灿星文化、灵河传媒等,俨然完成了从影视生产制作、上线及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多个爆款电影后面都有阿里的身影,如近两年出圈的电影的《哪吒》《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流浪地球》等,这些上座电影为阿里贡献了不少利润。但监管和疫情双重冲击下,今年以来华谊兄弟、万达电影股价大跌,与阿里入股时相去甚远,这也导致阿里损失严重。
在社交媒体方面,阿里陆续投资了微博、哔哩哔哩、小红书等,这也一度让外界诟病。去年,天猫总裁蒋凡与淘宝网红张大奕传出绯闻,但在微博这一社交媒体上并没有引起多少议论,这让网友吃惊不已,并指责阿里公关“左右”舆论。
此外,在文化传媒领域,阿里也扫货般地投资了《商业评论》杂志,著名科技媒体虎嗅网,以及第一财经、博雅天下、财讯集团、封面媒体,钛媒体、pingwest品玩等。
据阿里一位内部人士称,健康与文娱是阿里集团战略中的两个“H”:Healthy&Happy。而进军文娱行业,是阿里前掌舵人马云的梦想。从2013年开始,阿里就一直如扫货一般买买买。
尽管阿里雄心勃勃,也通过行业头部玩家来建构其自己庞大的文娱帝国,但近两年来,阿里文娱的坏消息不绝于耳。先是音乐版块的虾米音乐关停,再到近期高晓松卸任阿里音乐董事,以及在线视频版块的优酷在“优爱腾”的“大战”中被对手甩到身后,再到割肉芒果超媒,阿里文娱的颓势已然遮盖不住。
高层频繁变动,管理强势关于阿里在文娱领域的失意,目前众说纷纭。互联网经济观察家清波认为,文娱产业本质上是一个创意产业,出一个好的作品,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与阿里倡导的 KPI 导向和结果第一相悖。所以,被收购的文娱公司员工,往往很难融入阿里强势的管理体系中,这些都会反映到业务层面。
以著名的优酷土豆合并案为例,在阿里强行并购前,优酷和土豆各自风格都十分明显,优酷也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合并之后,阿里主推优酷,并未让双方优势互补,反而是将土豆边缘化,结果导致优酷从行业第一掉队至行业第三。
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今年4月,优酷月活用户数仅为1.1亿,而爱奇艺月活2.8亿、腾讯视频2.1亿。不仅如此,快手、抖音、西瓜视频等MAU都超过了优酷,阿里的在线长视频业务俨然被对手甩在身后。
此外,阿里大文娱的高管层亦是动荡不断。过去五年阿里大文娱轮换了三任总裁、十位核心高管,并更换三次战略。无论是俞永福、还是杨伟东,已至高晓松、宋柯,阿里文娱的高层层来来去去,业务却一直不温不火。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季度阿里巴巴营收2057.40亿元。这其中,来自数字媒体及娱乐分部的收入为80.73亿元,同比增长15%。尽管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相比之下,同期云计算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9%至160.51亿元,菜鸟物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0%至营116.01亿元,文娱板块的表现并不理想。
凤凰网科技注意到,阿里内部也在边缘化文娱板块。2019年6月,阿里组织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UC、虾米音乐、阿里文学等板块并入创新业务事业群,大文娱事业群只剩下优酷、阿里影业、大麦、游戏。2020年9月,阿里游戏业务所属的互动娱乐事业部(灵犀互娱)升级为独立事业群,“大文娱”的日子并不好过。
有业内人士向凤凰网科技表示,“阿里大文娱目前情况不容乐观,与公司管理文化,以及阿里内部对大文娱的战略发展频繁变化,高层变动有关。但阿里放弃大文娱可能性不大,这一大业务将不断试错,在资金助力下或许还能迎来好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