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 大电网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二 )


大电网防御能力不足:系统稳定形态日趋复杂 , 一体化特征显著 , 电力电子型电源群、直流群替代传统机组 , 系统故障行为更加难以预测 , 连锁故障风险急剧增加 。
系统调控能力不足:常规机组被大量替代 , 新能源发电机组、直流输电系统不具备常规电源的转动惯量特性 , 系统频率鲁棒性下降 , 大功率缺失情况下极易诱发全网频率问题 。 特高压直流工程密集投运 , 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下降 , 电压稳定问题突出 , 系统运行更加脆弱 。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电网安全运行能力
在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 , 针对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需求 , 以特高压交直流大电网安全高效运行为目标 , 抓住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契机 , 融合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 , 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 促进“源网荷储”深度互动 , 保障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高效可靠 , 提升电网运行水平 。
积极发展柔性输电技术 , 优化坚强网架布局:优化骨干网架 , 实现主网架合理分层分区 。 在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基础上 , 优化受端电网500千伏网架 , 合理分层分区 , 加强电网薄弱环节建设 , 提升电网整体的平衡能力和严重故障抵御能力 , 实现区域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协调电网和电源规划 , 合理安排新能源并网规模及消纳方向 , 通过协调电网与电源规划 , 适时适度加强主网架结构以满足新能源输送与消纳需求 , 多措并举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效率 , 提高大电网系统调节水平;发展和应用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 , 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通过柔性交直流输电系统灵活迅速的控制能力 , 提高重要断面输电能力 , 应对新能源接入需求 , 丰富系统稳定控制手段 。
推进决策与防御智能化 , 提升电网安全保障: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 实现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的安全稳定分析及决策方法;建立先进适用的电网保护控制体系 ,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 服务电网安全运行 , 贯通和融合二次系统信息流 , 提升电网运行数据采集能力和可靠性 , 提升全景监测与多业务协同能力;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灵活响应特性 , 实现对系统的惯量支撑、一次调频以及电压支撑 , 提高系统的功角、频率和电压稳定性;基于大数据和泛在响应控制 , 融合电网实时量测数据及电网稳定机理 , 形成基于系统实时状态的紧急控制策略 , 提升安控措施对各类故障的匹配度 , 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防御;以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 ,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北斗、无线传感等“天—空—地”立体量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 构建大电网设备全方位立体化监测网络 , 实现设备状态全面感知和智能分析 , 实现自然灾害预防预判和应急处置 , 全面推动智慧输变电的跨越 , 全面提升输变电设备的风险防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