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当今大行其道的vtuber( 二 )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那和传统的网络主播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个人认为最大的不同是这个虚拟形象,会把观众对主播的注意力,从主播的外表、身份地位彻底地转移到主播的才艺上,从而对他们一视同仁。例如一个传统主播,你会不由自主地从他的谈吐猜测他的身份地位,或者这个主播直接坦言自己是国外留学生,是高学历,是富二代,又或者根本就是个家里蹲肥宅。
无论其身份如何,你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些身份地位影响,例如崇拜或嫉妒、亲近或轻蔑。但是这个主播如果告诉你,自己就是只猫妖,或者自己是个刻耳柏洛斯、史芬克斯之类的,你一听就是口胡,但如果那个主播一本正经地坚持自己的怪异形象,你也不太会去深究他的真实背景了。
其次还有保护隐私,防止过激黑粉,将自己的生活和主播副业区分开,在中国这个方面的观念可能比较淡薄,但是日本黑粉的过激行为可是出了名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vtuber视为自己的全部,尽管他们入行大多都是因为喜欢这个行业。

在实际中,偶像型vtb和主播型vtb的区分没有那么严苛,他们相当于是两种不同受众的行业发展到一起,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偶像型的vtb和主播型vtb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位于主播型顶点的阿委本身也属于企业势的偶像型vtb,只是彩虹社相比大多公司更加放任自由,给了阿委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而这个女人实在是逗趣鬼才,相比偶像她更像是一个主播。而屑女仆随性肆意无节操,有钱就摸没钱就播的性格也注定她只适合巴黎社那种基本放养式的风格,但她本质上姑且也算个企业势偶像。
偶像型vtb和主播型vtb最大的共性是虚拟形象,也就是vtuber这个行业的本质,虚拟形象相当于一堵墙,把形象人设和中之人严格区分,营业是营业,生活是生活。在日本粉丝中,试图去打破这堵墙,深究vtuber中之人是相当严重的禁忌。
而在中国这方面则看得比较开(或者说过于开),经常将虚拟形象和中之人视为相同个体,并且试图去打破这面墙,把中之人的人际关系代入虚拟形象的人际关系,然后在观众的要求下,虚拟形象间的人际关系又强迫中之人的人际关系改变。
我个人认为这种“融合”现象有一种使这个行业逆发展的感觉,有让vtuber饭圈化的潜在威胁,当然实际影响如何还有待后续观察。

至于vtuber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果说广义的野生vtuber,那其实很多用虚拟形象为自己代言的主播也能算vtuber,只要主播自己和观众能稍微有坚持一下自己的虚拟形象的观念就行了,我觉得这主要是观念问题,因为目前是国内哪怕是vtuber爱好者们也有很多在试图打破这个虚拟形象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