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抖音神话已无法复制

抖音|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抖音神话已无法复制

文章图片

抖音|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抖音神话已无法复制

文章图片

抖音|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抖音神话已无法复制

文章图片

抖音|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抖音神话已无法复制


互联网“佛系”上新APP电商崛起的二十年 , 也是互联网大厂厮杀的二十年 。
烧钱、抢滩、上位……为了尽可能扩张市场 , 各大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
其中 , 不断上新产品、更新迭代 , 也是大厂们获取新用户和新流量的一大必杀技 。 每一次新品发布 , 都是吸引一大波关注、进一步塑造企业形象的好时机 。
然而 , 与以往不同的是 , 新APP上线的消息在近两年里越来越少听到 。 大厂们不仅减少上新产品的数量 , 而且很难打造一个新爆款 。
以 “超级APP工厂”字节跳动为例 , 2018-2021年三年间共上线19款产品 , 且每年对外公开的产品数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 。 同时 , 成立了游戏业务“朝夕光年”、教育业务“大力教育”以及房屋交易平台“幸福里”等 , 大搞业务扩张 。
但进入2021后 , 字节的产品线开始收缩 , 包括未上线的“识区”APP在内 , 仅有5款产品 , 且都未溅起太大的水花 。

(图源公众号:Tech星球)
不仅是字节 , 像快手、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在新产品的数量上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
2018年 , 快手推出14款产品 , 2020年为9款 , 而2021年只有3款 。 而阿里除了在电商上力推淘特之外 , 只推出了一款“吃货笔记”的种草产品 。
再说腾讯 , 从去年6月至今推出的新APP只有3个 。 要知道的是 , 在2019年 , 手握QQ和微信的腾讯一口气上线了“猫呼”、“欢遇”、“朋友”、“灯遇交友”等7款社交产品 , 因此被称为“七剑下天山” 。
然而 , 事实是除了刚面世的气势磅礴之外 , 这些新产品很少有人问津 。
现在没有了一年内接连推出产品的壮景 , 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放缓脚步 , 少了一份“出新”的冲动 , 多了一份“推陈”的稳重 。
一位腾讯产品经理曾表示:“以往做一个产品 , 最快两个月就能出来 , 但现在的情况是 , 要么项目直接被砍 , 要么进展缓慢 。 比如一款‘五音核’的街舞社区App , 从今年年初开始测试 , 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推出” 。
实际上互联网做新产品是为了自家公司池子的用户精细化 , 但做新产品的路径太长 , 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就是用户留存少、流量增长慢 。
做新产品是投入成本非常高的项目 , 甚至每月都需要花费上百万的成本 , 前期的大量投入也很有可能打水漂 。 加之现在整体大环境不好 , 探索新赛道并非时下最好的选择 。

转向打造“超级APP”众所周知 , 成功者永远是少数的 , 这句话放到打造互联网新产品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
很多时候 , 我们只看到的是QQ、微信、抖音、淘宝的成功 , 但没有看到其背后是淘汰的众多产品 。 把一个产品做出头 , 背后可能是数不清的产品被淘汰 。
拿腾讯来说 , 同一时间在内部测试的产品可能有十多款 , 有一部分止步于内部赛马 , 而能正式推出的是少数 。
如今的互联网公司 , 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追求扩张和高增长 , 而更多的是减少成本、收缩业务、降本增效 , 以期望通过提高盈利的能力 , 来应对不确定的大环境 。
然而 , 大厂们减少新产品的投入 , 并不意味着它们在闲着 。
对创新产品的投入热情骤减后 , 大厂们开始集中力量 , 巩固各自的主营产品 , 力图打造超级App 。
以抖音为例 , 近半年一直在测试新功能和业务 , 比如测试小说频道、电商一级入口以及推出快递服务“音尊达”等 , 其目的就在于加强抖音的生态和服务 , 将其从一款属性单一的短视频产品 , 转变为更丰富多样的综合类产品 。

(上为抖音小说频道 , 下为快手外卖)
无独有偶 , 同为短视频APP的快手 , 也开始转向升级改造核心产品——快手APP , 比如增加小程序生态 , 构建外卖生态等 。 腾讯、蚂蚁集团也是如此 , 他们的主力产品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功能 , 不断加入生活服务功能 , 来完善自身的生态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