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5人15天拼接还原,云冈音乐窟在杭州重建( 三 )


复制窟就以还原这个历史阶段的色彩为准 , 由人工使用国画颜料进行绘制 。 上色过程同时严格还原了石窟雕塑表面的现状纹理、老化痕迹及人为刻画留下的痕迹 。
所有模块进场拼装前都已经“彩妆在身” , 复制窟的上色表面积约有920㎡ , 由7位专业人员耗时8个月绘制完成 。
待到“12窟”在展厅建造完成 , 云冈石窟研究院董凯带着一个小团队 , 到浙大进行过一轮“补妆” 。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5人15天拼接还原,云冈音乐窟在杭州重建
本文插图
我请董老师演示还原了“云冈12窟”的基础色——红色的上色过程 。
曾有学者用X射线衍射分析云冈石窟造像颜料的物相发现:在清代的重妆色彩低下 , 云冈石窟早期所采用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颜料 。 如朱砂、铅丹作为基本的红色颜料 , 颜料的填料均为高岭土、石英和石膏 。 基本颜料配以不同比例的填料 , 又可得到不同的色调 。
北魏时期 , 北方民族普遍都有太阳崇拜 , 以东为贵 。 《北史·后妃上·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传》记载 :“蠕蠕俗以东为贵 , 后之来 , 营幕户席 , 一皆东向 。 ”这种崇东向阳的生活习俗 , 反映在色彩信仰上 , 一般是崇尚红色 。
“背景色的红色 , 以朱砂、铁红调制 , 前室门楣处菩萨的背光的红色 , 由于水渍、风化等原因导致颜色变浅 , 变灰多加些胭脂、白色、土黄等颜色 , 相对脏的带有灰尘的多加点赭石 , 焦茶等颜色 。
由于拥有了手工绘制的自由度 , 绘制过程中在考古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色彩复原尝试——比如剔除了原洞窟因为煤灰沉积带来的黯黑色调 。 今天能够看到的“12窟” , 整体色调比实际洞窟明亮 。
是时候沉下心来看看洞窟里的细节了 , 当然除了建筑史学家钟爱的建筑元素 , 佛像也是一大看点 。
云冈第12窟是有名的音乐窟 , 大家一定会被建议去观看前室这场音乐会中的各位乐伎、舞伎形象 , 她们自然是在“热搜”榜上的 。 我倒还有点私心 , 想请大家看看飞天的形象 。
云冈第20窟露天大佛的背光里 , 有一尊飞天 , 光着脚 , 身形丰满 。 王南老师说他总是担心“她好像飞得有点勉强 。 ”
云冈石窟的飞天 , 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 按照现在的流行话讲 , 算得上是一个励志减肥、实现自由飞翔的历程 。
飞天开始飞得不好 , 有可能是因为受到犍陀罗风格影响的飞天 , 是从希腊源起的 , 那就好理解了 , 飞天就相当于胖胖的小天使 。
后来西方文明传到新疆克孜尔石窟 , 开始出现双飞飞天——黑白两位飞天飞成“V”字形飞 , 造像瘦下来一些了 , 还有点僵硬 。
云冈早期的飞天大多采取这些造型 。 怎么弥补动感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