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这位100年前的基层银行行长,文化与职业操守值得借鉴( 四 )


令刘平印象颇深的 , 还有员工之间谦恭有礼的态度 。 陈伯琴与总行上级的通信中 , 用词均十分客气 。 总行上级对陈伯琴也一律尊称为“兄”和“尊处” 。 这种传统礼仪 , 在今天是有断层的 , “要是今天上级突然称呼你为‘兄’ , 你可能会很紧张 , 觉得哪儿弄错了” 。
从郑州时期开始 , 陈伯琴就十分关心身边的同事 , 相互为对方考虑很多 , 之后 , 随着职位升迁 , 这一点也一直没变 。 “今天的同事关系 , 不能说不好 , 但相比当时还是有些疏离的 , 应该说是比较‘理性’吧 。 ”刘平觉得 , 这同样与陈伯琴出自传统家庭有关 , 另一方面也和当时银行的制度有一定关联 。 当时的银行练习生都住在集体宿舍 , 比如中国银行的集体宿舍就在上海的万航渡路 。 这种集中居住的方式 , 有助于他们培养集体意识 。 学者叶文心曾指出 , 在中国 , “单位”的观念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产生的 。
今昔对比之间 , 最令刘平感慨的 , 还是陈伯琴的职业操守 。 “陈伯琴从校园走向社会后 , 20余年的从业经历 , 都是在浙江兴业银行一家银行度过的 , 这确实不太容易 。 但我认为 , 能够像他那样 , 自始至终秉持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的操守 , 认认真真干活 , 规规矩矩做事 , 清清白白做人 , 更不容易 。 ”他说 , 从自己那么多年的经验来看 , 对银行职员来说 , 技能是可以培训出来的 , 但职业操守是重中之重 。 如果没有后者 , 后果非常严重 。
(图片来源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铁路管理科头班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