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服 明清补服是什么?为什么补服要绣禽兽?( 二 )
秦朝统一后毁灭古礼,“六冕”随之被废;东汉明帝时期冕服重新被使用,章纹依然是区分等级的重要标志,如《后汉书·舆服下》所载:“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
文章图片
由周至汉,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的冕服通过章纹等装饰性图案以区分贵贱;而自秦之后,历朝对官员的朝服也开始进行规范,并于南北朝时期发展出了统一的朝服制度 。隋朝统一后,关于官员的朝服品级制度愈加详细,《隋书·礼仪》中载:“(百官)朝服,冠,帻簪导,白笔,绛纱单衣,白纱内单,皂领、袖,皂襈,革带,钩灊,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襈,舄,绶,剑,佩 。从五品已上,陪祭、朝飨、拜表,凡大事则服之 。六品已下,从七品已上,去剑、佩、绶,余并同 。”
从中可以看出,隋朝朝服在服装形制上并无明显区别,品级地位差异主要体现在冠及剑、佩、绶等配饰上,这种区分显然没有冕服上的区分那么“显性”,很难达到“明等威”的目的 。至唐朝武德年间,朝廷终于开始以常服的颜色来区分官员品级了 。
朝服、公服、常服并非同一概念,且历朝之定义、使用场合多有出入 。简略而言,朝服是君臣大祀、庆成、进表之服;公服为官员常朝、办公之服,因省略了朝服许多繁琐的挂佩而有“从省服”之称;常服则为常朝视事之服 。《宋史·舆服志》载:“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 。”可以大致认为公服是朝服的“简洁版”,而又常与常服相混同 。以上三者虽不能混为一谈,但从历代官服等级区分的角度来看,不妨将其视为一体进行比较 。
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制定的常服规范,成为品色服的雏形,其中皇帝着赤、黄二色,亲王及以下至文武百官、庶人部曲等分别着紫、朱、黄、绿、青、黄白色 。之后唐朝品色服制度进一步系统化,并细分至每一品级: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着深绯、五品着浅绯、六品着深绿、七品着浅绿、八品着深青、九品着浅青,流外官及庶人着黄色 。这一划分方式为宋朝所借鉴,至宋神宗时期形成了以紫、绯、绿三色分品级的品色服制度 。
总体而言,从章纹到品色服,历朝君臣的冠服的地位区分功能愈加明显,越来越能完成“辨贵贱,定名分”的政治目的——补服虽然直到明朝才真正出现,但也绝非一蹴;若没有之前历代王朝在冠服制度上的种种建树,集历代冠服制度之大成的补服也不可被孕育出来 。
文章图片
2.禽以文彩、兽以猛鸷为更方便地区分官员地位,唐人将视线投向了颜色,而明人在继承品色服制度之余又将抽向了“禽兽”——这里的“禽兽”是指以禽兽为内容的服装纹饰,其中文官饰以禽,武官饰以兽,正如丘濬所著《大学衍义补》所言:“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 。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彩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 。”
- 长城|修建长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长城并没能抵御游牧民族入侵
- 光绪|光绪当年为何不肯入洞房?原因到底是什么?
- 沈万三|沈万三是什么人物,沈万三的墓为什么不挖?
- 元载|历史上元载是什么人?元载最后下场如何?
-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徐宾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靖安司内奸开始露出马脚
- 张起灵|秦岭神树张不逊是谁?张不逊张高原张起灵是什么关系?
- 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讲的是什么?值得追的浪漫甜蜜剧
-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何执正历史原型是谁?何执正和李必是什么关系?
- 薛洋|陈情令薛洋是什么结局?薛洋和晓星尘怎么样了?
- 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结局是什么?李必和张小敬最后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