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连“最贵水果店”百果园都不赚钱,美团拼多多怎么办?( 二 )


开了4家门店后 , 水果店的问题渐渐暴露了出来 , 店面流水可观 , 但利润却微薄 , 亏本买卖的结论不是句空话 。 水果零售难有高利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 , 即使到冷链物流技术已获得长足发展的现在 , 水果行业的损耗率依然在35~45%的水平 。 与此同时 , 水果作为民生产品之一 , 消费者对水果的价格敏感度往往较高 。 “过年打个麻将输钱不在乎 , 下楼买水果多付几块钱反而气得要死 。 ”余惠勇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描述消费者对水果价格的感受 。
于是 , 像很多新品牌一样 , 百果园为了吸引顾客 , 采用低价策略 , 打起了价格战 。 但如此一来 , 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 余惠勇的破局方法 , 是广招加盟 , 打造连锁品牌 , 实现规模效应 , 从而增强百果园作为零售端的议价能力 , 降低进货成本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余惠勇定下了两个政策——逢“8”必开 , 开到300家店 。 余惠勇认为 , “开店300 家 , 任何一个产品都可以从产地整车调货 , 这意味着成本最小化、品质的最优化 。 ”对这些加盟店 , “怎么开店我(余惠勇)不管 , 也不参与 , 只要告诉我什么时候开业 , 我去剪彩就可以了 , 只一条 , 要开一个像连锁的店 。 ”这种甩手掌柜的做法 , 很快暴露出了弊端 。 没有统一的治理规定和标准 , 加盟商乱象丛生 , 为了增加盈利 , 以次充好的“串货”行为成了常态 。 到2007年时 , 百果园门店数量突破了100家 , 公司却连续7年亏损 , 总亏损额达到了两个亿 。 不等余惠勇继续咬牙坚持 , 央视一篇曝光百果园加盟店用国产香蕉充当进口香蕉的报道 , 成了百果园第一个转折点 。 这篇报道严重打击了百果园的品牌形象 , 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 在消费者心中 , 水果是越便宜越好吗?为什么同样的香蕉 , 贴个进口标签 , 贵了一半不止 , 消费者却依然愿意买单呢?水果不仅是一种民生产品 , 也具有提升生活品质、带来愉悦情绪的附加价值 。 就像成为了社交通货的车厘子、阳光玫瑰葡萄和丹东99草莓一样 , 水果不再只是水果 ,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 。
消费者愿意为安全、好吃、高级的水果 , 支付较高的溢价 。 百果园由此走上了高品质高价格的高端路线 , 并用三年时间 , 在消费者心里塑造起了“安全好吃”的品牌形象 。 想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 对退换货权益的保障 , 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明 。 2007年 , 百果园提出 , 顾客在百果园购买水果后认为不好吃 , 可以拿着水果到百果园退货 。 但吃到难吃的水果后保留起来 , 重新回到水果店退货这件事 , 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 , 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这项措施没能起到什么效果 。 2008年 , 百果园改进了退货政策 , 不需实物 , 只要小票即可退款 。 到2009年 , 又更进了一步 , 无需小票、无需实物 , 只要讲清不好吃的理由 , 即可退款 。 但这一步却迈得偏了一些 , 当客户上门退款时 , 反而容易和店员发生口头摩擦 。 于是 , 到2009年底 , 理由也被抛弃 , 百果园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的”三无“退货政策成型 。
百果园数据显示 , 该政策推行后 , 整体退货顾客数并未骤增 , 而是维持在0.5%左右 , 退货金额则不到销售额的1% 。 “三无”政策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 也成了百果园标榜高端的重要砝码 。
水果店 , 加盟还是直营?
向高端路线迈进的同时 , 余惠勇也调整了百果园的扩张模式 。 “规模大并不是一定就会产生品牌 。 连锁 , 不连不大 , 不锁不强 , 核心是锁 , 是标准的统一 。 这就和‘一万艘小船并不等于航空母舰’是一个道理 。 ”余惠勇用7年亏损的惨痛代价 , 明白了这一道理 。 为了从头树立起严格的管理标准 , 百果园直接停止接纳新的加盟 , 并回购已有加盟店 , 全部转为直营 , 并借鉴了海底捞连锁的员工持股模式 。 优秀员工被任命为店长 , 并持有门店20%-40%的股份 , 直接参与分红 。 门店开始盈利后 , 公司与店长之间的分成比例甚至达到了四六分 。 而如果亏损 , 公司承担70% , 店长承担30% 。 这种模式加强了门店员工对百果园品牌的归属感 , 开始打造出真正的连锁品牌 。 百果园的门店建设设计、果品陈列规划、冷链运输与冷藏保鲜要求 , 都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标准 。 更重要的是 , 产业链的核心——水果本身 , 也形成了详细的果品分级制度 , 完成了标准化 。
2012年时 , 百果园全国门店的数量终于突破了300家 , 达到了余惠勇设定的规模化目标 。 2015年时 , 百果园直营店数量已突破了1000家 。 重资产的直营模式缺点暴露 , 百果园在资金、运营和管理三方面 , 都走到了过负的临界点 。 于是 , 成立了14年的百果园 , 第一次引入外部资本 。 9月 , 天图投资领投了百果园4亿元A轮融资 。 随后的5年里 , 百果园又相继完成了7轮融资 。 2014年成立的每日优鲜在上市前总计获得10次融资 , 累计超百亿 。 据其财报显示 , 大规模拓展的前置仓的履约成本 , 占了运营费用的最大比重 。 但百果园的融资 , 并没有“烧”在开店上 。 2016年 , 百果园提出了“2020年门店数量达到万家”的5年规划 , 并开始重新试水加盟模式 。 2018年以前 , 百果园放开了小部分传统加盟模式 。 即加盟商全额投资 , 需付加盟费5万元 , 并以销售额3%的标准另付特许经营资源使用费 , 无需担任店长职位 。 到2019年 , 百果园的加盟扩张更为激进 , 加盟商可以选择不全额投资 , 而是与百果园合资 , 加盟费用也减少为3万 , 特许经营资源使用费也改为阶梯累进式收取 , 并要求加盟商承担店长职责 。 百果园为吸引更多加盟商 , 同时增强加盟商与品牌间的联系 , 还向加盟商提供有息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