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千里寻亲,把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重新“拼圆”( 三 )



文汇网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千里寻亲,把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重新“拼圆”
本文插图
救助管理二站里有一位智力障碍的受助人员 , 平时鲜少开口说话 , 人像甄别、指纹对比等各种技术方法都用过 , 皆无所获 。 一次午饭时 , 祁巍灵感忽至:“筷子 , 用你的家乡话该怎么说?”“dü” 。 “这是哪里的方言?”祁巍在朋友圈求助 , 很快有了回音——“应该是福建闽北一带 。 ”祁巍再找他聊天 , “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外面黑色的 , 里面肉是白白的 。 ”会不会是山竹?祁巍找来山竹的图片 , 这位受助人员看后拼命点头 。 综合这些信息 , 可以初步推测他的家乡在福建闽北一带 , 祁巍立即和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 , 找寻自此有了方向 。
这几年 , 寻亲甄别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 2014年 , 救助管理二站发起“跨省甄别联动机制” , 借助各地救助管理站对当地语言、地方风俗、交通保障等方面的便利和优势 , 陪同受助人员到当地确认身份;目前 , 已经与江苏、浙江、山东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60家救助管理站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外 , 还与多个寻亲公益组织携手 , 实现跨界协作 。
从最初的传统甄别方法到与公安部门联动 , 实现人脸图像识别、DNA鉴定等科技手段加持 , 再到与其他省市相关部门、公益组织携手 , 实现“跨省联动、跨界协作” , 这几年 , 救助管理二站甄别寻亲的成功率不断提升 , 从过去的23%提高到了目前的35% 。
文汇网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千里寻亲,把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重新“拼圆”
本文插图
茫茫人海中 , 坚守这份有温度的事业
人具有社会属性 , 家庭、职场等各种社会关系总能勾勒出他的生活轨迹;然而 , 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流浪人员却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 能查到信息的 , 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回家;查不到的 , 就只能住在救助站里 , 十天半月的不乏其人 , 住了五年十年的也有 。

文汇网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千里寻亲,把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重新“拼圆”
本文插图
在救助管理二站滞留的受助人员中 , 智力、精神方面存在障碍的近70% , 寻不到家的“疑难杂症”也不少 。 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不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 要到哪里去 , 甚至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 尽管如此 , 面对几乎无从着手的寻亲甄别工作 , 祁巍从不轻言放弃 。
14岁离家参加柔道训练、当过兵 , 一直到8年后退伍才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 对于家 , 祁巍有着自己的一份执着 。 “小时候刚离开家的时候 , 还不止一次掉过眼泪 。 ”他笑着回忆 , “一家人能团团圆圆总是最好的 。 ”这份对家的执念 , 也被他带进工作中 。 “我从事的是一份有温度的事业 。 ”祁巍说 , 每一位受助人员的背后就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 让更多的家庭团圆是我的工作职责 , 也是救助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