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对话95后创业者:发条上弦,螺丝被拧紧( 三 )


越拧越紧的螺丝
创业的第5个月 , 桑明强跟原任职公司的老板摊了牌——他要辞职 。 之前 , 家人对桑明强创业的决定是十分支持的;但当桑明强决定放弃2万多的月薪时 , 全身心投入自己创业的公司时 , 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他疯了 。 离开的原因很简单 , 他说 , “精力顾不上两家公司的工作 。 ”
他曾经是一个反对体制 , 反对规则的人 。 但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 , 他发现 , 规则其实是许多人的案例遗留下来的最大公约数经验 。 于是 , 他摒弃了最开始创业时的一部分自我 , 开始慢慢尊重这些规则 , 也变得更加谨慎 。
考虑发展新的业务时 , 兴趣为初衷的驱动不再被他采用 , 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和公司的周边资源是否能够支持业务 。 带领一个团队 , 与单打独斗不同 , 往往需要考虑团队整体预期 , 以及成员的薪资期望 。 因为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 , 创业能否成功 , 取决于老板能否平衡好员工的预期 。
“创始人是一个公司的灵魂 。 ”在他看来 , 老板的任务就是把一家公司的产品、业务做好 , 让公司的路径更加顺利 。 创业以后 , 桑明强遇到过各种想象不到的问题 。 无论是市场层面还是行业层面 , 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 追求最优解 , 成了他需要翻越的一座座山 。

桑明强在主持钛媒体圆桌对话图源受访者

在新媒体割裂的时代 , 大众需要拥有情绪的发泄口 , 需要在海量的信息流中找到能够带来文化认同的一叶扁舟 。 从上初中开始 , 桑明强就在坚持阅读深度报道的杂志 , 但内容的专业度高 , 容易劝退现在的读者——习惯于快速习得信息的方式 , 难以接受在深度阅读上花费时间 。
内容的市场广度打不开 , 公司的发展就会受限 。 桑明强也想过做营销噱头、标题党的东西 , 在媒体行业的从业经历也让他驾轻就熟 。 但这样的东西 , 对于他来说 , 只能停留在一门生意的范畴 , 是不长久的 。
“如果做这种事 , 我干嘛出来创业 , 随便找一家公司都能比现在混得更好 。 ”在自己的公司里 , 他几乎没有松懈的时刻——即使他的经历再丰富 , 也不可能几天内就把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 , 一旦团队内出现问题 , 他就要第一时间反应、去处理 , 否则 , 他一时的拖延会造成整个团队的效率下降 。
没有值得开心的事 , 也没有值得不开心的事 , 平静如湖面的情绪成了桑明强的日常 。 他戴着鸭舌帽、黑框眼镜 , 少有面部表情的波动 。 说话时 , 他会避免双方目光的交汇 , 收藏起自己的敏锐 。 他看不惯将自身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的行为 , 认为这是对别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
当团队成员以学业、生活繁忙的理由拖延工作时间、降低原有的工作效率时 , 桑明强会有一些不满 。 他认为 , 工作与生活的规划 , 是自己来操心、安排好的事情 。 相对来说 , 他已经给出很自由的工作条件 , 员工想获得他人认可 , 却又不想做事 , 这让他感到哭笑不得 。
“对我来说 , 这是有奔头的东西 , 我会自觉地去做事 。 但别人不是这样想的 。 ”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 从来不是桑明强希望看到的 , 他更想用现实做出的成绩 , 让“月亮奔我而来” 。
除了被管理团队的问题围绕 , 他还需要配合公司之外的人和事 。 创业以后 , 客户参差不齐 , 与其说是在谈业务 , 不如说是在学着与人打交道 。 创业是把自己的能力社会化的过程 , 无论是冷嘲热讽、谩骂、赞同认可 , 他都要接受 , 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态 , 强颜欢笑 。
一次 , 他与甲方对接时 , 由于甲方代理人对行情了解较少 , 提出的标准并不适用于团队 。 代理人提出异议 , 但他清楚 , 甲方老板如果能看到他做出的东西 , 是不会挑三拣四的 。 即便这样 , 桑明强还是满脸笑意地和代理人说了“不好意思” 。 因为他明白 , 这是一段需要不断验证的时间 。
不仅是桑明强本人 , 行业内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戴着不同的社交面具 , 为了达成某些目的 , 这些面具还需要不停地更换 。 “平静下来的时候 , 我很讨厌现在的状态 , 它让我变得不像我自己 。 ”难以预料的矛盾 , 是施向他的重压 , 就像一颗螺丝被钉在板上 , 越拧越紧 。
和自己和解
在运营的新媒体账号下 , 曾出现过这样一个评论 , “作为一个未来的老粉 , 希望看到更多的好文章 。 ”

桑明强对队员说 , 这条评论认可了团队做这件事的价值 。 在他看来 , 创业是他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 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 , 他都尽力保持不浮躁的状态 。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影响别人的人 , 希望自己能给他人提供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