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是百度错过了时代,还是我们错过了它?( 二 )


自此 , 百度迎接智能驾驶时代的雏形正式被确立 , 并在此后的日子里围绕着这两个平台 , 开始打造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与智能车联的整体布局 。
2020年 ,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 , 已经有了相对成熟技术及体系的百度Apollo开始通过科技的力量协助抗疫 。 在人力无法触及的区域 , 自动驾驶小巴车为园区复工复产提供无接触式送餐服务 , 无人消毒车、自动驾驶出租车 。
而在从产品推出到后来的短短三年内 , 百度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内的业务 , 确实停滞不前 , 甚至萎缩得厉害 。 但All in AI让百度有了越过移动互联网时代 , 直接进入智能时代的可能性 。 智能汽车 , 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

2021年 , 百度在美国获得了开放道路无人驾驶测试的许可;百度与北汽极狐共同发布了一款Robotaxi——Apollo Moon , 以及今年北京冬奥会上无人驾驶的火炬车;百度更与吉利一起打造了一个全新汽车品牌——集度 。
不论是与国企北汽、还是与民企吉利之间的合作 , 都证明了百度这个原先从未涉及过汽车产业的科技公司 , 用自己的科技实力赢得了老牌汽车企业的认可与信任 。
而在美国获得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测试许可 , 更是表明了他们从没有把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自己的一个远期目标 。 更重要的是 , 在全世界都竞争激烈的领域内 , 如果能够创出自己的标准 , 那么就有可能最终成为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时代标准的制定者 。

毫无疑问 , 对于从硅谷走出来的李彦宏来说 , 他太清楚标准制定者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了;也太清楚在美国引领标准的制定 , 将为他 , 乃至百度最终带来什么了 。
这一切 , 都由2017年的那一张罚单开始 。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 , 它仿佛不再是一张罚单 , 而是一张通往未来世界的门票 。 当然 , 想要制定标准 , 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 因为 , 想走这条路的可不止是李彦宏和他的百度 。
标准之争 , 百度的优势在哪里
所以 , 基于百度方向盘后已经可以没人的操作 , 我们应该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基础的智能驾驶辅助技术了 , 而是真正的无人驾驶 。
在这个领域 , 目前最激进的无疑是特斯拉 , 其FSD虽然目前还被定位为智能驾驶辅助技术 , 但在实际体验上 , 它已经非常接近目前人们所认知的智能驾驶、甚至自动驾驶的高峰 。
【百度|是百度错过了时代,还是我们错过了它?】
但如果说真正的无人驾驶 , 似乎人们还在呼唤一个更稳妥 , 更安全的实验模式 。 毕竟 , 如果直接从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不经任何限制地直接跨入L4级 , 安全性(尤其是目前依然采用视觉感知模式的情况下)显然在现阶段无法让人放心 。
而在欧洲方面 , 去年末德国宣布梅赛德斯-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 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严格的技术条例审批 , 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法规UN-R157认证的汽车企业 。
在这个技术标准下 , 奔驰将依托于雷达、传感器以及高精定位系统的协作 , 配合智能领航系统(Drive Pilot)能够在交通高峰或拥堵期间 , 在宽度适宜的德国高速路段 , 以最高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启用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模式 。

在这一点上 , 汽车的发明者成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选择 。 毕竟 , 德国人更严谨 , 标准更细腻 , 且他们从不排斥任何模式的智能设备的采用 , 不论是激光雷达 , 还是视觉摄像头 。 德国人想保住的从来不是成本 , 而是奔驰品牌 , 乃至德国汽车工业的名誉 , 并进而赢得未来自动驾驶世界的话语权 。
确实 , 在品牌历史及成功性上来说 , 百度与奔驰或者特斯拉相比 , 是暂时处于弱势地位的 。 而这 , 也正是百度此次获得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资格的重要性 。
因为相较于德国、乃至美国的试验环境来说 , 在当前时段下 , 中国的交通环境、科技环境对百度来说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 也就是说 , 在卷这个方面 , 百度造车可能拥有更明显 , 且无法复制的优势 。
这些优势包括了科技快速更迭的智能科技实力、快速更迭的算法算力应用、以及只有少数几个可以提供的 , 可供采集的海量数据源 。

早在2017年 , 在百度宣布All in AI之后的几个月 , 百度就已经与华为开展了人工智能平台和技术方面的合作 。 而那次合作的主要目的 , 就是将百度在图形识别、智能导航、语音识别等方面的优势 , 与华为的手机终端相结合 , 与华为的巨大体量用户群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