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原创 , 禁止抄袭 , 违者必究”
信息产业自主化势在必行从我国目前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 因为受到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影响 , 倒逼我国开始自研 CPU 和操作系统 。
在“清单规则”的修改下 , 华为的通信业务受到来自美方极大的阻挠 , 老美不仅禁止所有美企和华为的合作 , 还拆除国内所有的华为通信设备 , 无论公用还是私人设备都不放过 , 此外还极力煽动其他国家停止与华为的合作 , 不得为华为提供零部件和任何技术支持 。
华为的事情也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缩影 。 我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就明确要求金融、电信、交通、能源等八大行业的信息系统要使用国产 CPU 和操作系统 。
也是由此 , 我国的CPU发展目前基于两条路线 , 一条是基于ARM体系结构研发的芯片 , 第二则是完全自主研发 , 实现芯片国产化 。
但用别人的终究不踏实 , 早晚有一天会被人“卡了脖子” 。 拿华为来说 , 之所以在芯片上面临如此困境 , 除了台积电无法为其代工之外 , 还有一个就是芯片架构的问题 。 华为的麒麟芯片就是基于ARM架构研发出来的 。
ARM公司虽然是英国企业 , 但在老美的挑唆施压下 , 也不得不停止对华为麒麟芯片的技术支持和升级 。
这就直接导致华为很难再对麒麟芯片进一步升级以及开展相关的处理器芯片研发 。 可以说 , 华为的麒麟芯片之所以“难产”很大原因就是失去ARM架构的支持 。
因此 , 对于我国来说 , 信息产业的完全自主化是势在必行的 。
龙芯中科自研出LoongArch架构龙芯中科就充分意识到自研架构的重要性 。 在我国自主指令系统的自研历程中 , 龙芯中科便是先行者之一 。 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表示:我国不可能基于国外指令系统建设自主信息产业生态 。
龙芯中科在 CPU 研发技术和生态建设已经有了长达21年的积累 , 拥有“2+3+3+2”十大技术能力 , 即 BIOS、操作系统内核能力 , GCC、LLVM、GOLANG三大编译器社区 , Java、javaScript、.NET三个编程语言以及 LATX、LATA两大二进制翻译系统 , 可谓是实力雄厚 。
凭借雄厚的技术积累 , 在2021年龙芯中科 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LoongArch 自主指令系统架构 。
LoongArch架构推出的时候胡伟武就表示 , 会提供基础版开源操作系统 , 龙芯中科将始终采用开放合作的模式 , 为中企提供基础核心技术上的支持 。 也就是LoongArch架构将实行开源 。
LoongArch 架构是吸收了众多先进技术成果得来的 , 能够将代码效率大大提高 , 此外还有很好的兼容性 , 融合了 X86和ARM 的主要特点 , 能够高效支持二进制翻译 , 除了有基础模块外 , 还能支持二进制翻译、向量化、虚拟化 。
自研编程框架也将推出不止是自主指令集 , 根据“龙芯中科”微信公众号消息 , 胡伟武在谈及基于 LoongArch 的软件生态建设时正式宣布:龙芯中科已经开发出二进制翻译系统 LAT , 它是 LoongArch 自主指令系统架构自主研发的 , 能够支持 X86 和 ARM 平台的软件在龙芯平台上运行 。
至此 , 龙芯中科已经打造出一套兼容自主编程框架 , 但这远远不够 , 胡伟武认为 , 如果要彻底解决应用与系统平台无休止的适配问题 , 就要形成自主的编程框架 。
胡伟武还举出了例子:Windows、iOS 和安卓之所以无需担心是否匹配 , 就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编程语言编程框架 。 从这就可以看出 , 编程框架对自主信息体系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 。 胡伟武表示 , 龙芯中科目前正在形成自己的编程框架 , 预计在明后年推出 。
龙芯中科的远大目标龙芯中科旨在消除生态壁垒 , 构建出更完善、更自主的国产信息产业生态体系 。 接下来龙芯中科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完成三个转变 。 分别是从技术到生态建设的转变、将政策性市场转为开放性市场以及从跟随市场必然性发展转为自主发展 。
- QQ音乐|五月份值得入手的四款机型,256G储存+骁龙芯片,价格再创新低
- AMD|AMD Zen6架构用于新霄龙,256个核心,3级缓存超过1GB
- GPU|四连击!AMD主动曝光下代GPU架构:APU史诗级变脸
- 卡尔蔡司镜头|vivo新一代影像手机发布:自研影像芯片、蔡司镜头,年度天花板
- 龙芯|何止自研架构,龙芯中科传来好消息,胡伟武说到做到
- 时间序列|?在预测中使用LSTM架构的最新5篇论文推荐
- MacBook Pro|iOS 16发布确认!苹果还留了一手:自研新杀器大惊喜
- CPU|锐龙7000处理器、Zen 4 架构将在8月份发布?基于5nm工艺打造!
- 一加科技|AMD Zen 5处理器曝光:采用混合架构,IPC提升30%
- 游戏本|中企正式官宣!国产自研5G射频量产交付,华为能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