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张小龙想了5年的事,钉钉做到了( 三 )


打工人的一天 , 就是从切软件、切界面开始的 。 “批个考勤 , 每次找功能都像进入迷宫一样 。 ”一位职场人士吐槽道 。 在大厂的低代码让应用创建的成本大幅下降的今天 , 很多企业在数字化的进程中创建了大量程序 , 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本不会被找到 , 信息和数据也不互通 , 从而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
相比流体 , “固体”的应用也是ToB企服赛道难以规模化的瓶颈 。 尽管过去四五年 , 行业里刮起一轮to B创业热、投资热 , 但许多公司也明显触碰到了天花板 。
一位to B行业人士认为 , 一些应用存在市场需求 , 但入口较深易被忽略;许多产品只有非常专业的群体在使用 , 用户规模始终难以突破 , 这都是造成营收见顶的原因 。
初心资本合伙人于真真曾表示 , 2018年之后有许多投资机构涌入了企业服务赛道 , 但很多人也会迷茫 , “我们可以笃定地说企业服务是很有机会的市场 , 但企业服务公司到底能不能做大 , 是不是会出现美国这些大公司(是不确定的) , 中国的企业服务公司在营收方面一直存在天花板 。 ”
解决这种窘境的路径 , 首先是要让用户发现这些功能的好处 , 不至于功能有用而无人用 。
“我们就想如何让应用使用变得更加高频 。 ”钉钉总裁叶军这样解释开发酷应用的初衷 。
聊天沟通的非结构化数据能否变成结构化数据?最高频的信息流能否变成业务流?这是酷应用诞生的基础思路 。

让“固体”的应用“流动”起来 , 或许也能为长久徘徊在天花板附近的企服赛道找到新的突破口 。 显然 , 当曾经被较少人使用的功能出现在被高频使用的信息流中 , 它们首先会被看到 , 倘若产品力可以跟上 , 软件的用户规模天花板也便被打开了 , 被同时打开的也包括中国to B行业的天花板 。
“钉钉不是个流量平台 , 但钉钉是个高频入口 , 可以用高频拉动低频 。 ”叶军说 , 一旦软件厂商改造完系统 , 聊天界面组件的展现、转发、编辑交互问题都解决了 ,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 ”
从大厂APP的动向中不难看出 , 互联网产品正进行一轮系统化的调整 , 由以往的块状化产品 , 进入到由一个个小组件也就是颗粒化的“点”而连成的面 。
【钉钉|张小龙想了5年的事,钉钉做到了】当所有流程被拉到一个平面上 , 移动互联网才真正趋于变平 , 与之同时 , 生产力工具正迎来一轮新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