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中国跨境商家,踢开亚马逊闹革命( 五 )


事实上亚马逊从中国跨境卖家集聚的第三方卖家市场所汲取的利润规模 , 可能一直以来都被外界低估了 。
从亚马逊的财报来看 , AWS一直被其描述为收入的重要来源 , 而Marketplace的盈利经常被与Prime会员和零售销售部门汇总在一起 , 后者产生的巨额损失刚好为前者的巨额利润打了掩护 。
但事实是 , Marketplace的盈利能力是AWS的两倍之多 。 不夸张地说 , 第三方卖家服务已经成为了亚马逊最大的摇钱树 。
那么Marketplace如此之高的盈利收入 , 又被亚马逊用到了哪里呢?
相关数据显示 , 亚马逊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 , 仅在投资收购上便花费了近500亿美元 , 这个数字是同期谷歌的两倍 。 同时在过去两年里 , 亚马逊在美国新建了192个仓储配送中心 , 将其物流覆盖面扩大了近70% 。
凭借不断的投资收购与扩建 , 亚马逊在短短几年间已成为美国市场物流领域的佼佼者 , 其交付规模与UPS和美国邮政服务比也不遑多让 , 而这很大程度上 , 借助了其在零售电商领域的主导地位 , 以及第三方卖家半主动半被迫的选择 。
某种程度上 , 这些手法各异的 , 令中国卖家怨声载道的平台“创收” , 正在一扭身转变成亚马逊对美国物流等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投资 。
据亚马逊自己引述的数据 , 2020年其对美国基建投资额高达340亿美元 , 在所有美国公司排名第一 。 一直被美国民众指责“偷税”的贝索斯 , 也在第一时间高调表示支持拜登政府推出的美国基建投资计划 。

“独立站”崛起与亚马逊的剿杀
对亚马逊的幻想破灭 , 让诸多中国卖家终于意识到 , 与刷单相辅相成的铺货时代 , 彻底结束了 。
以往行业内的铺货主要有两类 , 一种是在电商平台上大量注册账号的店群模式 , 深圳大卖有棵树的店铺数载2020年曾达到3873个;另一种则是单独店铺大量上货品(SKU)的百货商店模式 , 以深圳大卖通拓为例 , 其涉猎了数十个产品类目 , SKU数超过55万 。
在增量时代中 , 这种凭借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并通过疯狂的铺货模式快速实现规模化 , 的确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径 。 然而当行业步入存量时代后 , 铺货模式的副作用便不可抑制地暴露出来:这种运作方式不但没有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 还随着体量的增加越发越笨重 , 一旦遇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 随时会面临大厦倾覆的风险 。
作为亚马逊平台早期的商家招募经理 , 卫舟曾全程负责环球易购主账号的入驻 。 在他看来 , 这家曾经的跨境电商第一股 , 就是“成也铺货 , 败也铺货”的最佳案例 。
“它也是靠刷单起量的 , 早期的现金流非常好看 , 几乎每个账号都能卖到几百万美金 , 少数甚至可达上千万美金 。 后来全球疫情让环球易购遭遇供应链暴雷 , 加上它与资本对赌背负的巨额压力 , 铺货越做越重 。 ”
卫舟表示封号潮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 大量库存被封导致环球易购的业务全面崩盘 , 而它很多产品又是生命周期很短的电子消费品 , 短时间内卖不出去基本就成了废品 , 最后只能宣告破产 。
“更致命的是 , 这些以铺货模式为主的中国大卖 , 被外界熟知的只有公司的名字 , 几乎没人能叫得出它们旗下任何一个品牌的名称 。 ”
说到底 , 许多早期大卖们只是将中国供应链最初级的代工厂模式搬到了线上 。
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中国卖家的问题 , 在亚马逊近几年隔三差五的整肃行动中 , 许多中国卖家一度认为这是一个无解的事情 。 “事已至此 , 积重难返” 。 但2021年的这次封号潮前后 , 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已经出现了——这就是自主品牌跨境卖家安克和独立站SHEIN的突围 。
安克今天已经成为国内营收规模最大的全球化消费电子品牌 , 并且在持续降低自己对亚马逊的渠道依赖;而过去一年被业内极为追捧的SHEIN , 根据SensorTower的数据 , 已是美国市场排名第二的购物App 。 它2021年上半年的下载量为7500万次 , 排名第一的亚马逊总下载量为7880万次 。
在品玩访谈的所有中国跨境贸易从业者口里 , 这两家企业在摸索的模式已经成了所有人关注和研究的标杆 。 它们的发展其实解答了两个限制中国跨境卖家的最关键问题:如何做出品牌 , 以及如何找到更先进的方法来发挥中国制造的供应链能力 。
“在我们看来 , 安克跟其他中国卖家最大的区别 , 是它从来不是平台导向的 。 安克前期就把大多数精力放在产品上 ,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 , 它尝试的是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模式 。 可以说 , 其他卖家是贸易商思维、利润导向;安克其实是制造商、起初就是品牌思维 。 ”卫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