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酷派手机,可惜了

酷派|酷派手机,可惜了

文章图片

酷派|酷派手机,可惜了

撰文 / 程靓
编辑 / 杨洁
“酷派竟然还活着?”这是不少用户听到酷派手机品牌时的第一反应 。
想当年 , 位列国产手机“中华酷联”之一的酷派 , 曾是国产手机的龙头品牌 , 并一度销量力压过苹果、三星 。 但在“卖身”给乐视后 , 酷派也遭乐视的资金链危机拖累 , 在国内市场上“消失”了5年之久 。 2021年 , 酷派卷土重来 , 喊话贾跃亭 , 并提出了“三年内重返国内手机品牌第一梯队”的口号 , 大有绝地重生的架势 。
但在一年后 , 酷派交出的成绩单显示 , 2021年全年 , 酷派总共卖出了12.63万部手机 。 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 , 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总量超过3亿台 , 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vivo、OPPO、小米、苹果、荣耀占据了其中84%的份额 , 排在首位的vivo出货量达7150万台 。 与几大主流品牌的单款手机销量相比 , 酷派还不足其十分之一 。
酷派日前发布的2021年业绩公告显示 , 公司在去年实现营收6.65亿港元 , 同比下降18.03%;净亏损为5.72亿港元 , 同比扩大45.34% 。 在2021年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46% , 同比下降9.58个百分点 。
自2019年7月19日复牌以来 , 酷派的股价就长期处于1港元以下 , 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它也早已成为了“仙股” 。 截至4月8日收盘 , 酷派每股报价0.181港元 , 总市值为24.99亿港元 。
为了重回巅峰 , 酷派走起了性价比路线 , 并挖来了小米的人才重建团队 。 但是 , 现在的国内手机市场上 , 还有它的位置吗?
酷派回归 , 尚能饭否?
魏喆曾经是酷派的忠实用户 。 他回忆道 , “上高中时 , 有一阵子很流行用酷派手机 , 我跟风买下了酷派大神F2 , 这是我用的第一部智能手机 , 用了三年多 , 对它印象很深刻” 。 不过 , 他表示 , 身边大多数人现在要换新机的话 , 还是会选择苹果 。 “相比酷派 , 现在苹果的品牌意义肯定更强 , 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 ”
阔别了国内市场5年的酷派 , 在2021年5月 , 携带着自己售价699元起的新款手机COOL 20悄然重回了国内的手机卖场 。 2021年12月 , 酷派正式官宣回归国内市场 , 并推出了旗下首款5G手机新品COOL 20 Pro , 搭配了天玑900芯片 , 八核CPU架构 , 售价1799元起 。
与之相比 , 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头部玩家们 , 包括小米、荣耀、vivo和OPPO , 都已经开启了高端化之路 , 将目光投向了4000元以上价位的产品 。 小米在今年2月的高端化战略研讨会上 , 曾明确提出 , 高端化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 。
在国产手机“越卖越贵”时 , 酷派冲刺“第一梯队”的头一年推出的两款机型 , 选择了主打中低端的百元机和千元机市场 , 想通过低价模式 , 在已被头部品牌瓜分殆尽的国内手机市场上进行渗透 。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 酷派方面在宣布回归时曾表示 , “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回归 , 是因为行业存在几十年一遇的难得机会 , 主要表现在硬件迭代放缓带来的赶超机会、在供应链风险上升当中的低风险优势和存量萎缩带来的渠道变革机遇 。 ”
在去年12月酷派的“一派新机”发布会上 , CEO陈家俊表示 , 在一众手机品牌追求高端的时候 , 有一大部分中低端用户的需求被忽略了 , 而酷派回归就是为了打破当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用户偏见”“产品偏见”和“渠道偏见” , 重现行业公平 , 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致敬奋斗者 。
“致敬奋斗者” , 也成为酷派回归后新的品牌价值主张 。 除了新机价格下沉外 , 酷派还提出了“90天换机 , 2年质保”的行业新标准 。
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分析称 , 华为空出来的市场空间 , 对其他手机厂商来说就是发展的机会 , 酷派也是“伺机而动” , 同时也在主流品牌纷纷奔赴高端市场时 , 瞄准了低端市场空间 。
但一年下来 , 酷派不到13万部手机的销量 , 还不及小米智能手机去年1.9亿部出货量的零头 。 财报显示 , 2021年 , 酷派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为83.07% , 仅有不到17%的营收来自于国内市场 。
《财经天下》周刊发现 , 截至目前 , 酷派在京东的自营旗舰店有27.5万人关注 , 在淘宝旗舰店的粉丝数则仅为4818人 。 京东自营热卖榜上显示 , 酷派智能机COOL 20已有1.8万人买过 , 月售出超400件 。 在淘宝旗舰店中 , COOL 20月销量仅为200+;而COOL 20 Pro 5G手机的月销量仅为7件 , 评价只有80余条 。 和其他手机品牌的低端机型月销近万的销量比 , 这个数据未免显得太过“寒酸”了 。